冬天宜補, 但您知道冬天什麼時候進補最有效嗎?冬至進補, 三倍功效。 那冬至進補吃什麼呢?小編為您介紹, 冬至進補吃什麼。
冬至進補吃什麼?
冬至, 冬天到極點之時, 天地一片蕭瑟。 看似沒有生機, 其實陽氣馬上要開始萌芽, 所以是天地陰陽轉換的關鍵節點。 此時進補, 有平時的三倍之功。
冬至一整天, 都可以進補。 小編推薦冬至這一天三餐的進補食療。
早餐:湯圓
冬至吃湯圓, 在南方尤為盛行。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湯圓也稱湯糰, 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湯圓的皮就是糯米粉製成, 糯米粉白色,
糯米味甘、性溫, 能夠補養人體正氣, 吃了後會周身發熱, 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 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及澱粉等, 營養豐富, 為溫補強壯食品, 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 對食欲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 另外, 它還能夠緩解氣虛所導致的盜汗、妊娠後腰腹墜脹、勞動損傷後氣短乏力等症狀。
湯圓最好採用熱水煮來吃, 亦可使用花茶來煮味道更新鮮, 放些低熱量的蜜糖增加口味;而有餡料甜湯圓本身已具有甜味, 可以不需要額外放糖。 另外, 可使用紅糖及薑片煮湯圓以去除寒氣,
小編溫馨提示;湯圓雖好, 但別貪吃。 這是因為糯米雖然可以開胃調虛, 但做成湯圓, 質地細膩了, 不宜被腸胃消化。 吃湯圓時應細嚼慢嚥, 一次進食量不宜過多, 不宜餐餐連續進食, 且不要食用過燙的湯圓, 以防口舌燙傷。
午餐:餃子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 不論貧富, 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尤其在北方。 在進補功效翻三倍的冬至, 餃子怎麼做又好吃又養生呢?
很多人習慣包餃子時多放肥肉, 認為吃著香, 但肥肉中的飽和脂肪含量往往較高,
推薦茴香餃子。 茴香性溫, 味辛。 歸肝、腎、脾、胃經。 開胃進食, 理氣散寒, 有助陽道。
原料:餃子粉, 茴香, 豬肉餡, 雞蛋, 鹽, 蔥薑末, 香油, 老抽, 米酒
做法:
1.餃子粉用溫水和成麵團, 放在容器中, 蓋上蓋子醒1小時。
2.醒面的時間用來和餡, 首先將肉餡放入容器中, 放入蔥薑末、香油、米酒、雞蛋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勁, 然後加入老抽, 繼續朝一個方向攪拌上勁, 然後放置一旁入味。
3.將茴香洗淨瀝幹水分後切成末, 放入事先攪拌好的肉餡中一起攪拌均勻備用, 然後調入適量鹽攪拌均勻。
4.將醒好的麵團分成小劑子, 然後擀成餃子皮, 然後將餡包入皮中即可。
晚餐:羊肉——補心養陽湯
冬季是吃羊肉最好的時候, 如果在冬至這天, 能吃點羊肉, 滋補速度比平時多幾倍。 羊肉溫補脾胃, 肝腎, 補血溫經, 保護胃黏膜, 補肝明目。
原料:羊肉500-1000g, 黃芪100g, 當歸20g、甘蔗3節左右、生薑兩塊、大棗8個
輔料:黃酒、香菜、胡椒粉、鹽、辣椒粉(可不放)
做法:
1.黃芪、當歸用清水浸泡半小時。
2.甘蔗去皮後, 縱向剖開, 生薑拍扁。
3.鍋內燒開水, 將羊肉下鍋煮出血沫, 將水倒掉, 羊肉沖洗乾淨。
4.鍋內重新加水, 將全部原料一起下鍋, 大火煮開後, 放黃酒, 轉中火燉1個小時。
5.放入胡椒粉, 關火起鍋。
6.在湯碗裡放入香菜末和少許鹽, 將羊肉湯盛入湯碗。
7.強鍋裡的羊肉撈出, 切成塊, 配用鹽和辣椒粉混成做成的蘸料碟食用。
溫馨提醒:
1.鹽不可下鍋。 沒有喝完的羊肉湯裡不要放鹽, 下頓熱過後, 喝時再放鹽調味。
2.濕氣重的人可以放十幾粒花椒一起燉。
3.如果家中有人感冒, 湯裡不能放黃芪。
4.沒甘蔗可放牛蒡, 也能中和羊肉的燥熱。 甘蔗有牛蒡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對心脾的保健。
5.此湯補心, 適合冬天睡眠品質不好的朋友。
6.禁忌人群:特別燥熱體質, 感冒發燒者不要喝。
冬至進補原則
適宜在冬至進補的食物不少, 大致可分為平補、溫補、滋補三大類。 一般說來, 溫補宜用熱性食物, 用於氣虛;滋補宜用寒性食物, 用於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
平補: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芹菜、蘿蔔、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
滋補: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
溫補: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內臟,狗肉,公雞,鵝,海參,烏賊,鹿肉,大棗、核桃、扁豆,薯芋類,蔥、蒜、韭、薑,蠶豆,小麥粉,酒類等。
用於血虛;無氣虛血虛則宜用平性食物,是謂平補。平補:豬肉及其肝、腎、肺等,蛋類、母雞、鴨、豆腐,芹菜、蘿蔔、桂圓、蘑菇類,蜂蜜、蜂乳等。
滋補:甲魚、鯽魚、淡菜、海帶、海蜇、梨、橘、蘋果、香蕉、百合、芝麻、綠豆、赤豆、豌豆、黃花菜、銀耳、燕窩等。
溫補:羊肉、牛肉及二者的內臟,狗肉,公雞,鵝,海參,烏賊,鹿肉,大棗、核桃、扁豆,薯芋類,蔥、蒜、韭、薑,蠶豆,小麥粉,酒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