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體型的人具有不同的體質和生理特點, 中醫裡最典型的一個說法是“胖人氣虛, 瘦人血虛”, 只有機體達到氣血平衡的狀態, 才會精神百倍、百病不侵。
中醫理論認為, 胖人大多陽氣虛, 體內有痰有濕, 痰濕阻礙氣的升降出入, 於是, 氣漸漸弱了下去, 人漸漸胖了起來。 肥胖者罹患動脈粥樣硬化、中風、冠心病等疾病的風險普遍較高, 而且這類人往往不大喜歡活動, 活動時也很容易肢體疲乏困重。 判斷一個胖人是否氣虛, 最簡單、最直觀的辦法是觀察他的上眼皮, 看有沒有腫眼泡的現象。 因為“脾為生痰之源”,
胖人易氣虛, 故健脾益氣是虛胖之人調養的根本。 可以吃一些補氣健脾的食物, 如冬瓜、赤小豆、荷葉和山楂, 枇杷葉也不錯。 這些食物能化濕、宣肺、利尿、健脾, 吃的時間長了, 身體內的痰就化開了, 氣血就通暢了。 同時還要長期堅持有氧運動, 最好的方法是散步, 每天1小時以上。
再來說說瘦人。 有不少瘦人其實吃得很多, 可就是不長肉, 在中醫看來, 這類人多是因為血虛。 血虛, 火就旺。 這類人體內的氣太盛、太足, 把不該氣化的也氣化掉了, 也就是說, 把本該轉化為滋養機體的那部分精華給消耗掉了,
血虛達到一定程度則為陰虛。 針對瘦人陰虛火旺的情況, 應注重養陰滋液, 可以攝入補精、補血的食物, 如百合、蜂蜜、乳品、魚、苦瓜等。 不要過食辛香、辛辣的食物, 如辣椒、八角、桂皮、蔥、薑、蒜、韭、薤、椒等辛辣燥烈之品, 少吃煎炸爆炒食物。 陰虛還往往生內熱, 因此體瘦者多見煩躁易怒、口乾咽痛等虛熱內生現象, 故在滋養的同時, 還要注意清虛火, 可選用麥門冬、菊花等, 同時要注意休息。
另外, 教大家兩招不用吃藥的補氣、補血方法。 胖人補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