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先天性斜視是什麼造成的?

斜視是指兩眼視軸不正, 有偏內、偏外或上、下不正的情形。 屬眼外肌疾病。 可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麻痹性斜視兩大類。 前者以眼位偏向顳側, 眼球無運動障礙, 無複視為主要臨床特徵;麻痹性斜視則有眼球運動受限、複視, 並伴眩暈、噁心、步態不穩等全身症狀。 斜視病因複雜, 現代西醫學除針對病因及手術治療, 對病因不明者, 尚無理想方法。
而內斜視一般俗稱鬥雞眼。 眼位向內偏斜。 臨床上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斜視。 在出生至內發生者稱之為先天性內斜視。 偏斜角度通常很大。 後天性內斜視又分為調節性與非調節性,

調節性內斜視常發生在2-3歲左右, 通常會伴有中高度遠視, 或是異常的調節內聚力與調節比率;非調節性內斜視則和調節力與屈光狀態無關。
現我們介紹一例先天性內斜視的病例給大家供大家參考。
患者, 男, 62歲。 于1996年2月左眼出現異物感、刺痛等症狀。 患者于1997年5月16日入院。
眼部檢查:結膜充血(+), 無沙眼濾泡, 角膜透明, KP(-), 淚道通暢, 眼底檢查視訊光碟較小。 眼位:左眼瞳孔正對內眥角, 斜視角>45°, 只能輕度向外轉動, 右眼向各個方位轉動正常。 視力:右眼1.0, 左眼光感。 患者自訴生後左眼就出現明顯內斜視, 否認高燒抽搐病史, 否認外傷及頭面部手術史。
診斷為:(1)左眼先天性內斜視;(2)左眼弱視;(3)慢性結膜炎。
予以手術治療,
手術方法:(1)于左眼內眥沿角鞏膜緣後作切口, 分離至暴露出內直肌附著點, 距其2mm處套環狀縫合, 斷肌, 將其後徒至角鞏膜緣後10mm處固定;(2)沿外眥角鞏膜緣後作一切口, 分離至暴露出鞏膜, 一直分離到赤道部以後, 上至上直肌, 下至下直肌, 其間鞏膜表面光滑, 均未找到外直肌及其附著點。 術中又將內直肌縫線拆除, 眼球基本回到正位, 且能輕度左右活動。
術後隨訪3月, 術前症狀消失。
討論
眼肌缺如的病例在臨床上極其少見。 本病例左眼先天性內斜視, 外轉受限, 且斜視角>45°, 系因無外直肌所致。 手術中將內直肌縫線松解後, 眼球無這組內外對抗性直肌, 眼球方能回到正位。 但左眼球能向左右輕度活動, 向外為上下斜肌有外轉的次要功能維持,
向內為上下直肌有向內轉的次要功能維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