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藥用植物油松立枯病

症狀 該病是苗期主要病害。 幼苗出土後不久, 產生褐色長條形病斑, 逐漸擴大, 苗根變為紅褐色, 後苗根皮層腐爛枯死。 嚴重時苗圃松苗成片死亡。

病原 Thizoctonia solani kuhn 稱立枯絲核菌, 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該菌不產生孢子, 主要以菌絲體傳播和繁殖。 初生菌絲無色, 後呈黃褐色, 具隔, 粗8—12μm, 分枝基部縊縮, 老菌絲常呈一連串桶形細胞。 菌核近球形或無定形, 0.1~0.5mm, 無色或淺褐至黑褐色。 擔孢子近圓形, 大小6~9×5~7(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菌絲或菌核在土壤及病殘體組織中越冬, 菌絲體可在土中營腐生生 活2—3年以上, 遇有適宜發病條件,

病菌即可侵染幼苗。 生產上高溫季節連日陰雨、排水不良、苗床透光不好易發病。

防治方法

1、苗圃要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的地塊或採用高畦育苗。

2、合理輪作, 避免連作, 密度適中, 不宜過密。

3、苗圃土壤消毒。 每m2苗床施用50%拌種雙粉劑7g或40%五氯硝基苯粉劑9g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9g十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g對細土4~5kg拌勻, 施藥前打透底水, 取1/3拌好的藥土撒于地下, 其餘2/3藥土覆在種子上面, 即“上覆下墊”法。

4、發病初期噴淋72.2%普力克水劑400倍液, 每m2 2~3L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0%五氯硝基苯懸浮液500倍液。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