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橘核的炮製方法

橘核又名橘子核、橘子仁、橘仁。 載《日華子本草》。 系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成熟種子。 秋、冬季果實成熟後收集, 洗淨, 曬乾。

炮製方法】1.橘核《本經逢原》:“去殼。 ”《本草從新》:“去皮。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洗淨, 乾燥。

2.鹽炒橘核《類證治裁》:“青鹽拌炒。 ”現行, 取淨橘核, 用鹽水拌勻, 悶潤至盡, 置鍋內, 用文火炒至微黃, 並有香氣逸出時, 取出放涼。 橘核每100kg, 用食鹽2kg。

3.炒橘核《證類本草》:”炒研為末。 ”《普濟方》:“炒令黃色, 去殼, 為末。 ”《本草原始》:“以新瓦炒香, 去殼取仁, 研碎入藥。 ”《本草輯要》:“腰腎冷痛, 小腸疝氣, 去殼, 炒研, 酒服良。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置熱鍋內, 炒至微黃或微焦為度, 取出放涼。

4.麩炒橘核:現行, 取麥麩撒於熱鍋內, 用中火加熱, 待冒煙時, 加入淨橘核, 拌炒至深黃色帶焦味, 取出, 篩去焦麥麩, 放涼。 橘核每100kg, 用麥麩10kg。

【飲片性狀】橘核略呈卵圓形, 表面淡黃白色或淡灰白色, 光滑, 一側有種脊棱線, 一端鈍圓, 另端漸尖成小柄狀。 外種皮薄而韌, 內種皮菲薄, 淡棕色, 子葉2, 黃綠色, 有油性。 氣微, 味苦。 鹽橘核色微黃, 多有裂紋, 略有成味。 炒橘核表面微黃色或微焦。 麩炒橘核表面深黃色, 帶有焦味。

【炮製作用】橘核性味苦, 平。 歸肝、腎經。 具有理氣, 散結, 止痛的功能。 生品理氣散結止痛作用較強, 可用於疝痛, 肝胃氣痛, 乳癰腫痛。 如治乳癰初起來潰, 用橘核加黃灑煎服。 鹽制能引藥下行,

增強療疝止痛的功效。 常用於疝氣疼痛, 睾丸腫痛。 如用於療疝的橘核丸(《濟生方》)、疝氣內消丸(《中藥製劑手冊》);治寒疝, 睾丸疼痛的茴香橘核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炮製研究】宋代《證類本草》有炒研為末。 後多沿用此法。 清代《類證治裁》有青鹽拌炒、酒炒等法。 現今該藥多用於治疝氣, 故鹽橘核較常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