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荔枝核的炮製方法

荔枝核又名荔仁、枝核。 載《本草衍義》。 系無患子科植物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的乾燥成熟種子。 夏季採摘成熟果實, 除去果皮及肉質假種皮, 洗淨, 曬乾。

炮製方法】1.荔枝核《增補萬病回春》:“砍碎。 ”《景嶽全書》:“為末。 ”《串雅外編》:“去皮。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洗淨, 乾燥。 用時搗碎。

2.炒荔枝核《瑞竹堂經驗方》:“炒焦黃。 ”《增補萬病回春》:“砍碎, 炒黃色。 ”《串雅內編》:“炒黃為末。 ”現行, 取淨荔枝核置鍋內, 用文火炒至微焦, 取出放涼。 用時搗碎。

3.鹽荔枝核《增廣經驗新編》:“鹽水浸炒。 ”現行, 取淨荔枝核搗碎, 用鹽水拌勻, 悶透, 置鍋內, 用文火加熱, 炒幹, 取出放涼;或將荔枝核洗淨,

用鹽水煮沸至鹽水被吸盡為度, 取出乾燥, 搗碎。 荔枝核每100kg, 用食鹽2kg。

【飲片性狀】荔枝核星長圓形或卵圓形, 略扁。 表面棕紅色或紫紅色, 有光澤。 一端有類圓形黃棕色的種臍, 直徑約7mm。 質硬。 味微甘而苦澀。 鹽荔枝核呈碎塊狀, 斷面棕褐色, 偶見焦斑, 味苦澀而微鹹。 炒荔枝核形如荔枝桉, 表面棕褐色, 微有焦斑。

【炮製作用】荔枝核性味甘、微苦, 溫。 歸肝、腎經。 具有行氣散結, 祛寒止痛的功能。 用於寒疝腹痛, 睾丸腫痛, 胃脘痛, 痛經及產後腹痛。 生品偏于治療肝氣鬱滯, 胃脘疼痛。 如用於心腹胃脘久痛, 屢觸屢發的荔香敏(《景嶽全書》);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疼痛及疝氣脹痛的十香丸(《實用中成藥》)。 鹽荔枝核偏入肝經血分, 行血中之氣,

長於療疝止痛。 如用於疝痛、睾丸腫痛的疝氣內消丸(《中藥成藥製劑手冊》)。

【炮製研究】宋代《本草衍義》慢火燒存性為末。 元代《瑞竹堂經驗方》炒焦黃。 明代《景嶽全書》煨熟, 搗碎。 清代《嵩崖尊生全書》鹽水浸炒。 荔枝核從宋代開始有炮製記載以來, 制炭的方法為歷代所採用, 近代部分地區還有用荔枝核炭的。 古代多用此炮製品治氣滯血瘀的經前腹痛或產後腹痛;亦用於心氣痛, 如《本草蒙筌》雲:“煆存性, 酒調, 治卒心痛、疝痛。 ”鹽制始於清代, 但已成為近代的主要炮製方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