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牛蒡子的炮製方法

牛蒡子又名惡實、鼠黏子、大力子。 戟《名醫別錄》。 系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乾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果序, 曬乾, 打下果實, 除去雜質, 再曬乾。

炮製方法】1.牛蒡子《博濟方》:“杵為細末。 ”《局方》:“要淨揀, 勿令有雜子, 別搗如粉。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洗淨, 乾燥。 用時搗碎。

2.炒牛蒡子《食療本草》:“炒令熟, 杵為細末。 ”現行, 取淨牛蒡子置鍋內, 用文火炒至鼓起, 有爆裂聲, 略有香氣逸出時, 取出, 放涼。 用時搗碎。

3.酒蒸牛蒡子《雷公炮炙論》:“凡使, 采之淨揀, 勿令有雜子, 然後用酒拌蒸, 待上存薄白霜重出, 卻用布拭上, 然後焙乾, 別搗如粉用”。

【飲片性狀】牛蒡子呈長倒卵形, 略扁, 微彎曲。 表面灰褐色, 帶紫黑色斑點, 有數條縱棱。 果皮較硬, 富油性。 味苦微辛而稍麻舌。 炒牛蒡子微鼓起, 深灰色, 微有光澤, 略具香氣。

【品質要求】牛蒡子總灰分不得超過7.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2.o%。 含牛蒡子苷(C27H34O11)不得少於5.0%。

【炮製作用】牛蒡子性味辛、苦, 寒。 歸肺、胃經。 具有疏散風熱, 宣肺透疹, 解毒利咽的功能。 生品長於疏散風熱, 解毒散結, 可用于風溫初起, 痄腮腫痛, 癰毒瘡瘍。 如治溫病初起的銀翹散(《溫病條辨》):用於痄腮腫痛的普濟消毒飲(《東垣試效方》);用於瘡瘍, 乳癰初起, 症見寒熱的荊芥牛蒡湯(《醫宗金鑒》)。 炒後能緩和寒滑之性, 以免傷中, 並且氣香, 宜散作用更強, 長於解毒透疹, 利咽散結, 化痰止咳。

用於麻疹不透, 咽喉腫痛, 風熱咳喘。 如治麻疹透發不暢的宣毒發表湯(《醫宗金鑒》);治咽喉腫痛的清咽利膈丸(《中藥成藥製劑手冊》)。 炒後還可殺酶保苷, 利於煎出。

【炮製研究】唐代《食療本草》開始炒用。 宋代《局方》增加了爁制、灑拌蒸。 金元時代《儒門事親》有燒存性等法。 明代炮製方法較多, 《普濟方》有去油、焙黃;《證治準繩》有水煮曬乾炒香;《外科啟玄》有酥炙;《景嶽全書》有蒸制:《醫宗必讀》有酒炒等方法。 清代基本同前法。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