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藜蘆的炮製方法

藜蘆又名蔥苒、梨盧、慈盧。 載《神農本草經》。 系百合科植物黑藜蘆Veratrum nigrum L.的根及根莖。 5~6月末抽花莖前採挖, 除去葉, 曬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金匱玉函經》:“去頭毛。 ”《證類本草》:“細搗為末。 ”《儒門事親》:“去土。 ”《外科正宗》:“碾細如面。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搶水洗淨, 稍悶, 切段, 乾燥。

【飲片性狀】呈圓柱彤的短段。 外表黃褐色或灰褐色, 有較密的橫皺紋, 切面類白色, 中心有淡黃色木部。 質輕而脆。 無臭, 味苦辛。

【炮製作用】藜蘆性味辛、苦, 寒;有毒。 歸肺、胃、肝經。 具有催吐, 祛痰, 殺蟲功能。 用於中風痰壅, 喉痹, 癲癇;外治疥癬惡疥。 本品專能發吐, 不入湯劑,

多作敞用, 內服宦慎, 以吐為度。 如治中風閉證, 脈滑實;癲癇有濁痰壅塞胸中, 上逆時發;誤食毒物, 停於脘上的三聖散(《儒門事親》);治久瘧不能飲食, 胸中鬱鬱如吐的藜蘆散(《素問病機保命集》);治頭痛鼻塞胸悶的通頂散(《聖濟總錄》)。 炮製後使藥物純淨, 便於調劑與製劑。

【炮製研究】藜蘆炮製, 晉代有炙末, 火炮(《肘後備急方》)。 南北朝有糯米泔制(《雷公炮炙論》)。 唐代有炒制(《千金翼方》)。 宋代還有“燒為灰”(《太平聖惠方》)。 明、清時期沿用前法, 並有“去蘆微炒入藥。 專能發吐, 不用煎湯, 帷作敝用。 ”(《本草蒙筌》)及“生用令人惡吐, 去頭糯米泔浸, 煮透, 日干用。 ”(《得配本草》)之說。 現行多生用, 以吐為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