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治療胃下垂有一套 胃下垂中醫療法

胃下垂疾病的發病率很高, 在生活中也是常見病, 在患病的時候積極正確的去做好治療和護理, 避免疾病的發生帶來太多的危害。

中醫如何治療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下緣達盆腔, 胃小彎切角跡低於髂脊連線。 主症為腹脹, 食後加重, 平臥減輕, 伴噁心、納差、上腹痛、便秘或腹瀉等。 臨床上有很多醫生以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為法, 常有滯脾壅胃之弊。

1、化痰解鬱

該法多用於脾胃氣虛, 水濕不運, 聚而為痰;或濕邪久羈, 更傷脾胃。 症見胃下垂, 伴脘悶脅脹, 肢體倦怠, 不思飲食, 嘔惡噯氣, 或喉中有物梗塞,

大便稀溏或不爽, 舌苔白膩, 脈弦滑。

治用半夏厚朴湯、溫膽東加減:半夏、厚樸、枳實、茯苓、蘇葉、陳皮、竹茹、白術、白芥子、香附、黨參、苡仁、郁金、澤蘭。

2、清肝解鬱

該法多用於氣鬱化火、熱結胃腑, 或久病耗陰, 或過用辛燥, 胃失潤降。 症見胃下垂, 伴脘脹脅痛, 胃脘嘈雜, 或胃部灼痛, 痛無定日時, 噯苦泛酸, 咽幹口燥, 大便秘結, 舌紅苔黃或少津, 脈弦細或細數。

治用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加減:丹皮、梔子、柴胡、白芍、當歸、薄荷、香附、黃連、郁金、黃芩、茯苓、沙參、石斛。

3、疏肝和胃

該法多用於木鬱土壅, 納腐不力, 胃下垂伴食後為甚, 胃脘脹滿連脅, 噯氣頻作, 得矢氣稍適, 或噁心欲嘔, 口苦泛酸, 大便不暢, 諸症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 舌質淡, 苔薄白, 脈弦細。

治用柴胡疏肝散加減:柴胡、白芍、川楝子、郁金、木香、砂仁、枳殼、黨參、茯苓、白術、川芎、香附。

胃下垂要及早治療, 防止帶來意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