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痰多怎麼辦 按壓身體這處竟能有效祛痰

現在的空氣品質是越來越不好了, 這會導致我們喉嚨裡面總是有痰, 如果你在公共場合吐痰的話, 肯定不怎麼好, 那麼怎麼辦呢?止痰的方法有哪些呢, 哪個穴位有止痰的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吧。

在他人面前吐痰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又會讓人覺得有骯髒感。 特別是和別人商量事情的時候, 更加不要隨隨便便的吐痰了。

痰是喉嚨到肺部之間的氣管粘膜所產生的液狀物, 它摻雜有空氣中的灰塵、病毒, 平常是不會產生的, 當心臟功能衰退或呼吸器官生病時才會產生。 而且痰的濃淡情形也會因疾病的種類而異。

水零零的痰, 含有小水泡, 如果呈現粉紅色, 顯示有心臟病的可能性。 支氣管炎或急性肺炎初期也會咳出粘液性質的痰, 但是肺結核或支氣管炎的話, 會帶有“膿”。 如果是支氣管氣喘, 最初會有粘液性, 但隨著病的漸漸痊癒, 它會變成水零零狀。 如果痰中帶有血絲的話, 乃是重病, 這種情形很少例外。

對於痰以及咳嗽的刺激, 我們可以從它的病狀以及程度上面來判斷。

咳痰時, 不可讓身體受涼, 尤其是背部和胸部千萬不可吹風著涼, 也不要吸進灰塵或煙塵。 有時咳痰容易, 但也有時無論你怎麼咳也不出來。 痰是病症的一種, 如果一味想將它抑制在體內, 這倒不見得好, 為了不使體力消耗過度, 用巧妙技巧將它咳出也是一種好的方法。

止痰或鎮咳之藥不可胡亂使用, 必須視症狀使用。 應該找出咳痰的原因, 採用根本治療方式。 如果你咳痰, 但又必須與人會晤時不妨先採用下列方法之後再外出。 附帶提及, 痰是不潔之物, 不可隨意吐痰。

止痰的穴位及指壓法

“肺俞”穴位於第三胸椎和第四胸椎中間向左右2釐米處。 咳痰時, 一邊吐氣一邊在此強壓6秒鐘, 如此重複三次, 這時你所感受的喉嚨異物便會消失淨盡。 小孩指壓不可太強, 但應增加次數。

豐隆穴是化痰祛濕的經驗取穴, 既能化有形之痰, 又能化無形之痰。

陰陵泉穴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 這個穴位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

按摩方法

兩個穴位一起按揉, 每天10分鐘, 力度均勻、 柔和、滲透,

就相當於服了身體自帶的化痰湯。 十分推薦給平時頭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膩、胸腹脹滿、形體肥胖的痰濕之人。

夏季是熱傷風的高發季節, 熱傷風和普通的感冒不同之處在於, 夏季熱傷風感冒的痰是黃色、膿痰;而其他時節的感冒多半都是清痰。 看似小小的不起眼的痰, 中間卻隱藏著很大的玄機。 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各種痰的發生機理和治療方法, 同時也為分不清各種痰的患者普及一下知識。

痰的發生機理

中醫認為, 痰的產生主要與肺、脾兩髒有關。 肺主呼吸, 調節宗氣(元氣)的出入和升降。 如肺失肅降, 就可出現咳喘、臥不平等症。 在風邪或寒邪侵肺時, 使肺內的津液凝聚成痰。 脾主運化, 即消化和運送營養物質至各臟器。

如果濕邪侵犯人體, 或思慮過度、勞倦及飲食不節, 都能傷脾而使其失去運化功能, 造成水濕內停凝結成痰。

中醫認識痰飲病證, 除根據臨床病證特點外, 還常結合舌苔滑膩, 脈滑或弦等全面綜合分析, 以進行判斷。

中醫有“見痰休治痰”之說。 生痰之源有寒、熱、燥、濕、風、鬱、虛之別, 風又有外風、內風(肝風內動)之異, 虛也有心、肺、脾、腎的不同。 當堅持辨證以求其本, 標本同治方為上策。 治痰當調氣。

儘管痰證的表現千奇百怪, 但痰的產生與氣機不調有關係。 常用的化痰藥物貝母。 《五十二病方》中亦記載有常用的化痰藥物如半夏、服零(茯苓)、白附(白附子)等。

中醫辨證治痰多

中醫將痰分為寒痰、風痰、熱痰、濕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 使肺內津液凝聚成痰。 痰呈白色, 病人怕冷, 喜熱飲, 舌苔薄白或膩, 小青龍東加減:桂枝6克, 制半夏10克, 乾薑6克, 細辛3克, 杏仁10克, 白芥子6克。 有氣喘加炙麻黃6~9克。

2、風痰

由風邪侵肺即傷風引起, 開始痰白稀, 以後可轉黃黏痰, 病人怕風, 舌苔初起白, 後轉薄黃, 杏蘇飲加減:杏仁10克, 蘇葉6克, 荊芥6克, 前胡10克, 桔梗lO克, 白前10克。 痰色轉黃, 加膽星6克, 連翹10克, 銀花12克。

3、熱痰

由熱邪侵肺或先受風或寒邪而發高熱數天后, 使津液燒灼而轉化為黃黏痰, 病人怕熱喜涼飲, 舌紅苔黃膩, 瀉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 地骨皮10克, 甘草5克, 生石膏30克, 黃芩10克, 杏仁10克, 膽星6克。

4、濕痰

濕邪侵人人體(如居潮濕環境), 使肺、脾功能失調或飲食不節而運化失調引起。 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二陳東加味:制半夏10克,橘紅10克,茯苓l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蒼白術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黃,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15克,天麥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止痰的方法,你會發現原來穴位止痰是非常不錯的方法之一,我們平時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除此之外,中醫也有止痰的偏方,我們更加自己的實情進行選擇。

痰為白色稀水樣,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膩,二陳東加味:制半夏10克,橘紅10克,茯苓l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苡仁15克,蒼白術各10克。

5、燥痰

由久旱氣候乾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覺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黃,清燥救肺湯出入:北沙參15克,天麥冬各lO克,生石膏30克,炙杷葉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貝10克,玉竹15克。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止痰的方法,你會發現原來穴位止痰是非常不錯的方法之一,我們平時有需要的話,不妨試試吧。除此之外,中醫也有止痰的偏方,我們更加自己的實情進行選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