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噁心怎麼辦 噁心難受不妨按壓這處試試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 有時候突然覺得噁心想吐, 吐也吐不出來, 反正就非常難受, 這是為什麼呢?噁心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中醫治如何治療噁心的呢?今天小編就帶來大家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噁心想吐這樣的事情我們經常會發生, 特別是在我們暴飲暴食之後或者吃了一些不衛生的食物後就更加多見了。 這和我們胃部無法消化, 從胃部無法消化有關。

但是有時所吐無物, 盡有一些酸性胃液, 此時會感到口渴、胃痛、身體倦怠、食欲不振。 尤其是參加舞會或各種餐會, 在暴飲暴食之後都會有些不適之感,

相信這是大家都有過的經歷。

急性胃炎也因體質而有很大差異。 因為胃腸虛弱、過度操勞、精神不定等等也可能產生急性胃炎。 所以同樣的食物給不同的人吃喝, 並非每位元都會因急性胃炎而感到噁心。 如果將急性胃炎視為短暫之症而不加治療, 則有可能變成慢性胃炎或是胃潰瘍等病症, 因此必須加以重視。

急性胃炎的症狀雖然有點急, 但是只要我們治療的好, 還是會恢復的快了, 我們不要太擔心。 但是它依然是給生活不規則、飲食不定量的人一個教訓。

指壓法治療噁心的穴位

指壓“中脘”左右2釐米處穴位, 對急性噁心、嘔吐也具有莫大功效。 指壓時, 先平躺並放鬆肌肉, 按胸骨下端和肚臍之間的“中脘”,

也會使胃感到舒服, 方法同前, 連續重複10次。

噁心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什麼是噁心中醫

噁心是指胃中不舒, 時時泛惡, 欲吐不吐的症狀。 常與嘔吐相伴, 但亦有噁心而不嘔吐的。 《諸病源候論·噁心》有:“心中淡淡然欲吐, 名日噁心。 ”《丹溪心法·噁心》雲:“噁心有痰、有熱、有虛, 皆用生薑, 隨症佐藥。 ……噁心欲吐不吐, 心中兀兀, 如人畏舟船, 宜大半夏湯或小半夏加茯苓湯, 或理中東加半夏亦可。 .

噁心怎麼引起

胃寒噁心與胃熱噁心

二證一寒一熱。 胃寒者。 或由素體中焦陽虛不足, 或因過食寒涼而戕傷胃氣, 前者病程長而虛證明顯, 後者病程短而無明顯虛象。 噁心而常兼胃痛, 胃陽不足, 寒濕不化。 故時泛清水、涎沫, 遇寒則諸症加重, 得暖則緩解。 中陽不足者,

則有食少, 便溏, 少氣, 困倦, 舌淡。 脈弱等中焦陽虛不足之症狀。 治當溫中散寒降逆, 方用附子理中東加減, 或是茱萸東加減。 胃熱噁心, 或由素嗜膏粱厚味, 裡熱內盛, 或感冒暑熱, 外邪入裡, 以致胃熱氣逆噁心, 遂有口臭, 吞酸, 溲赤, 便秘, 苔黃, 脈數等熱證表現。 治療裡熱內盛噁心可用承氣湯類加減, 而暑熱入裡噁心可用竹葉石膏東加減。

胃陰虛噁心

噁心常伴劇烈嘔吐, 或出現於劇烈嘔吐之後, 多由於熱病後期, 或經大手術後, 胃陰嚴重不足, 遂致劇烈噁心嘔吐, 不能飲食, 甚至水入即吐, 口滿、舌紅、脈細數, 一派胃陰不足之症狀明顯, 治療應養胃陰、降逆氣。 方用益胃湯合橘皮竹茹東加減。

肝胃不和噁心與傷食噁心

肝胃不和者,

乃肝氣鬱滯, 橫逆犯胃所致, 故必兼有胸悶, 脅痛, 口苦, 咽幹, 脈弦等肝氣鬱滯症狀, 治當疏肝和胃, 方用柴平揚, 或四逆散合二陳東加減。 傷食噁心, 乃暴食傷胃所致, 致使胃氣不降, 上逆而為噁心, 治當消食導滯, 方用楂曲平胃散, 或枳實導滯丸等方加減。

總之, “此證之因, 則有寒、有食、有痰飲、有穢氣、有火邪、有陰濕傷胃、或傷寒瘧痢諸邪之在胃口者, 皆得有之。 若欲察之, 但當察其虛實寒熱。 則盡之矣。 蓋實邪惡心者, 邪擊則止。 其來速其去亦速。 虛邪惡心者, 必得胃氣大複, 其病方愈”。

噁心診斷標準

常見證候

胃寒噁心:噁心或時兼冒痛, 或不時泛惡清水、涎沫, 得曖則感舒適, 遇寒則諸症加重, 且有食少, 便赭, 少氣, 困倦, 舌淡, 脈弱等症狀。

胃熱噁心:噁心,

或時兼胃脘曲痛。 嘈雜, 吞酸, 口臭, 且有溲赤, 便秘, 舌苔黃, 脈弦或滑。

胃陰虛噁心:噁心, 或兼劇烈嘔吐, 口渴欲飲, 或飲水即吐, 不能食, 短氣, 困倦, 舌紅少苔, 脈細數。

肝胃不和噁心:噁心, 或兼嘔吐, 胸悶, 脅痛, 口苦, 咽幹, 食欲不攝, 或婦女月經不調, 舌苔薄黃, 脈弦細。

傷食噁心:噁心欲吐, 噯腐吞酸, 惡聞食臭, 胃脘脹滴。 不欲飲食, 舌、脈往往正常。

噁心的治療用藥

證治方藥

(一)邪熱犯胃

l, 臨床表現:噁心欲吐, 心中泛泛然, 胃脘嘈雜吞酸, 口臭, 口渴欲飲, 便秘尿黃。 舌紅, 苔黃, 脈數。

2, 病因病機, 嗜食煙酒辛辣, 或熱邪內陷, 熱犯胃脘, 胃氣上逆。

3, 治法:清熱和胃降逆。

4, 方劑:竹葉石膏湯(《傷寒論》)加減。

藥物:竹葉l0g, 生石膏15g(先煎), 麥冬10g, 姜半夏19g, 茯苓10g, 生薑3片, 生甘草3~6g。

方義:竹葉、石膏、麥冬清胃泄熱,半夏、茯苓、生薑和胃降逆,甘草和中。

加減:口幹欲飲者加天花粉、蘆根清熱生津;口氣臭者,加黃芩、黃連清胃泄熱;便秘者,加大黃通便瀉下。

5,變通法;熱不甚者用麥門冬湯(《金匱要略》)加味,即上方去竹葉、石膏,加人參,養胃和中。

(二)飲食積滯

1,臨床表現:噁心欲吐,心中泛泛然,噯腐吞酸,脘腹脹滿,不欲飲食。舌苔膩,脈滑,

2,病因病機:飲食不節,食積中脘,胃氣不和。

3,治法: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4,方劑:保和丸(《丹溪心法》)加減。

藥物:山楂10g,神曲10g,萊菔子l0g,姜半夏10g,茯苓10g,陳皮6g,生薑3片,生甘草3g。

方義:神曲、山楂、萊菔子消食導滯,半夏、陳皮、獲苓、生薑、甘草和胃降逆。

加減:偏熱者加竹茹、黃連清熱和胃,偏寒者加吳蔸、白豆蔻溫中散寒。

5,變通法:兼痰食積滯者用橘半枳術丸(《醫學入門》)加神曲、麥芽、生薑、竹茹,化痰消食。若飲酒所傷而噁心、嘔吐者,用葛花解醒湯(《蘭室秘藏》),即葛花、砂仁、青皮、生薑、陳皮、白術、神曲、澤瀉、豬苓、茯苓、人參、木香,理氣降逆,和胃醒酒,可酌情加減。

(三)痰濕中阻

1,臨床表現:噁心欲吐,心中泛泛然,口膩口淡,不欲飲,脘痞腸鳴,時伴痰喘咳嗽。舌淡,苔白滑,脈滑。

2,病因病機:痰濕積聚,阻滯氣機,胃氣上逆。

3,治法:化痰除濕,和胃降逆。

4,方劑:二陳湯(《局方》)加減。

藥物:姜半夏10~15g,陳皮6g,茯苓15g,生薑6g,甘草3~6g。方義:半夏、陳皮和胃化痰,半夏、茯苓、生薑降逆止嘔。

加減:有熱者加黃連、竹茹清熱,有寒者加乾薑、吳萸溫寒,脾虛者加黨參、白術健脾,苔膩濕重者加蒼術、厚樸燥濕。

5,變通法:若見噁心而咽中有異物感者,用半夏厚朴湯(《金匱要略》)理氣化痰。痰熱噁心胸悶脘痞,用溫膽湯(《千金要方》)加黃連、黃芩,清熱化痰。

(四)脾胃虛弱

1,臨床表現:噁心欲吐,心中泛泛然,神疲乏力,氣短懶食。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濡細,虛緩。

2,病因病機:脾胃虛弱,運化不及,胃氣上逆。

3,治法:健脾和胃。

4,方劑: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加小半夏湯(《傷寒論》)。

藥物:黨參10g,白術10g,茯苓l0g,姜半夏10g,陳皮6g,生薑3片,甘草3g。

方義: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半夏、陳皮、生薑和胃降逆。

加減:兼濕口膩、口淡者加白豆蔻、佩蘭芳化泄濁,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者加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5、變通法:中焦虛寒者用理中湯(《傷寒論》)加生薑,溫中散寒。胃陰不足者,用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加竹茹、生薑,養陰清熱。

針灸治療

(一)毫針法

取穴:內關、足三裡。

方法:常規刺法,平補平肖,留針30分鐘。

療程:每日1次,5~7次為1療程。

(二)耳針法

取穴:神門、胃。

方法:5分毫針直刺1~2分,得氣後留針30分鐘,或用王不留行子敷貼,膠布固定,囑自行按壓每日3次。

療程:耳針每日1次,埋丸隔日1次,均5~7次為1療程。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噁心是怎麼回事,以及我們該如何治療的知識,看完本文大家現在是不是治療了呢?其實,噁心一般和我們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大家一定要合理飲食哦。

方義:竹葉、石膏、麥冬清胃泄熱,半夏、茯苓、生薑和胃降逆,甘草和中。

加減:口幹欲飲者加天花粉、蘆根清熱生津;口氣臭者,加黃芩、黃連清胃泄熱;便秘者,加大黃通便瀉下。

5,變通法;熱不甚者用麥門冬湯(《金匱要略》)加味,即上方去竹葉、石膏,加人參,養胃和中。

(二)飲食積滯

1,臨床表現:噁心欲吐,心中泛泛然,噯腐吞酸,脘腹脹滿,不欲飲食。舌苔膩,脈滑,

2,病因病機:飲食不節,食積中脘,胃氣不和。

3,治法: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4,方劑:保和丸(《丹溪心法》)加減。

藥物:山楂10g,神曲10g,萊菔子l0g,姜半夏10g,茯苓10g,陳皮6g,生薑3片,生甘草3g。

方義:神曲、山楂、萊菔子消食導滯,半夏、陳皮、獲苓、生薑、甘草和胃降逆。

加減:偏熱者加竹茹、黃連清熱和胃,偏寒者加吳蔸、白豆蔻溫中散寒。

5,變通法:兼痰食積滯者用橘半枳術丸(《醫學入門》)加神曲、麥芽、生薑、竹茹,化痰消食。若飲酒所傷而噁心、嘔吐者,用葛花解醒湯(《蘭室秘藏》),即葛花、砂仁、青皮、生薑、陳皮、白術、神曲、澤瀉、豬苓、茯苓、人參、木香,理氣降逆,和胃醒酒,可酌情加減。

(三)痰濕中阻

1,臨床表現:噁心欲吐,心中泛泛然,口膩口淡,不欲飲,脘痞腸鳴,時伴痰喘咳嗽。舌淡,苔白滑,脈滑。

2,病因病機:痰濕積聚,阻滯氣機,胃氣上逆。

3,治法:化痰除濕,和胃降逆。

4,方劑:二陳湯(《局方》)加減。

藥物:姜半夏10~15g,陳皮6g,茯苓15g,生薑6g,甘草3~6g。方義:半夏、陳皮和胃化痰,半夏、茯苓、生薑降逆止嘔。

加減:有熱者加黃連、竹茹清熱,有寒者加乾薑、吳萸溫寒,脾虛者加黨參、白術健脾,苔膩濕重者加蒼術、厚樸燥濕。

5,變通法:若見噁心而咽中有異物感者,用半夏厚朴湯(《金匱要略》)理氣化痰。痰熱噁心胸悶脘痞,用溫膽湯(《千金要方》)加黃連、黃芩,清熱化痰。

(四)脾胃虛弱

1,臨床表現:噁心欲吐,心中泛泛然,神疲乏力,氣短懶食。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濡細,虛緩。

2,病因病機:脾胃虛弱,運化不及,胃氣上逆。

3,治法:健脾和胃。

4,方劑: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加小半夏湯(《傷寒論》)。

藥物:黨參10g,白術10g,茯苓l0g,姜半夏10g,陳皮6g,生薑3片,甘草3g。

方義: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健脾益氣,半夏、陳皮、生薑和胃降逆。

加減:兼濕口膩、口淡者加白豆蔻、佩蘭芳化泄濁,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者加神曲、雞內金消食導滯。

5、變通法:中焦虛寒者用理中湯(《傷寒論》)加生薑,溫中散寒。胃陰不足者,用沙參麥冬湯(《溫病條辨》)加竹茹、生薑,養陰清熱。

針灸治療

(一)毫針法

取穴:內關、足三裡。

方法:常規刺法,平補平肖,留針30分鐘。

療程:每日1次,5~7次為1療程。

(二)耳針法

取穴:神門、胃。

方法:5分毫針直刺1~2分,得氣後留針30分鐘,或用王不留行子敷貼,膠布固定,囑自行按壓每日3次。

療程:耳針每日1次,埋丸隔日1次,均5~7次為1療程。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噁心是怎麼回事,以及我們該如何治療的知識,看完本文大家現在是不是治療了呢?其實,噁心一般和我們飲食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大家一定要合理飲食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