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焦

三焦

六腑之一。 分“上焦”, “中焦”和“下焦”。 從部位而言, 上焦一般是指胸膈以上部位, 包括心、肺在內;中焦指膈下、臍部以上部位, 包括脾、胃等臟腑:下焦指臍以下部位, 包括腎、膀胱、小腸、大腸(從病理生理的角度, 還包括部位較高的肝, 故下焦往往肝、腎並提)。 從功能而言, 《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上焦如霧“(主要指心肺的輸布作用), “中焦如漚”(指脾胃的消化轉輸作用), “下焦如瀆”(指腎與膀胱的排尿作用, 並包括腸道的排便作用), 這些功能實際就是體內臟腑氣化功能的綜合, 故三焦的功能, 概括而言是受納水穀, 消化飲食,

化生氣血精微物質, 輸送營養, 排泄廢料。 三焦的“焦”字, 有“熱”的含義, 這種熱來源於命門之火, 是通周氣化的作用來體現的。 至於三焦的實體是一個爭論未決的問題。 《靈樞.營衛生會篇》說:「上焦出於胃上囗, 並咽以上, 貫膈而佈胸中。 ....中焦亦並胃中, 出上焦之後, ....下焦者, 別回腸, 注於膀胱而滲入焉。 ”《難經》認為三焦是“有名而無形”、張介賓《類經附翼》記載:「....及至徐遁、陳無擇始創言三焦之形, 雲“有脂膜如掌大, 正與膀胱相對, 有二白脈自中出, 夾脊而上, 貫於腦, ....”張氏本人則認為:「三焦為臟腑之外衛”, “所謂焦者, 象火類也, 色赤屬陽之謂也。 今夫人之一身, 外自皮毛, 內自臟腑, 無巨無名, 無細無目, 其于腔腹周圍上下全體, 狀若大囊者, 果何物耶?且其看內一層,
形色最赤, 象如六合, 總護諸陽, 是非三焦而何?」虞搏《醫學正傳》認為:「三焦者指腔子而言, ....總名三焦, ....其體有脂膜在腔子之內, 包羅乎五臟六腑之外也。 」王清任《醫林改錯》以為“網油”即是三焦。 唐容川《血證論》謂:「三焦, 古作膲, 即人身上下內外相聯之油膜也。 」以上是古代醫家的一些主要論點, 但都不能全面地解釋三焦在人體的氣化綜合功能, 錄出以備參考。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