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黃水瘡偏方

黃水瘡對於我們來說, 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 但很多人都對黃水瘡不太瞭解。 那麼黃水瘡症狀是什麼呢?那麼黃水瘡是怎麼引起的呢?黃水瘡怎麼治呢?帶著這些疑問, 跟著小編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方一

[藥物] 蒲公英30克, 地丁30克, 黃芩15克, 苦參(或黃柏)15克。

[制法] 加水適量煎煮, 去渣。

[用法] 洗滌患處。 如周身皆有, 可將上方藥量加倍, 煎水洗滌。 每日1-2次。 洗後勿用清水或肥皂水再洗。 如破漬較甚者, 可加用絲瓜葉, 搗爛, 調金黃散, 外敷患處, 每日1次。 用於膿皰瘡(即黃水瘡)、膿皮病、濕疹感染等。

[出處] 《小兒外治療法》。

方二

[藥物] 漏蘆45克, 生甘草45克, 槐白皮45克, 五加皮45克, 白蘞45克, 白芨藜120克。

[制法] 上藥共研粗末, 每次用150克、以水8碗, 煎至5碗, 去藥渣。

[用法] 淋洗爛瘡。 用於深部膿皰瘡、下肢丹毒。

[出處] 《醫宗金鑒》。

方三

[藥物] 雄黃15克, 防風15克、荊芥9克, 苦參9克。

[制法] 上藥加水2000毫升, 煮沸。

[用法] 待溫, 洗患處, 每日2—3次。 用於黃水瘡初起。

[出處] 《華佗神方》。

黃水瘡的症狀

1.大皰性膿皰瘡好發於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初起為散在的水皰, 1~2天后水皰迅速增大, 皰液由清亮變渾濁, 膿液沉積於皰底部, 呈半月形積膿現象, 為本型膿皰瘡的特徵之一。 皰壁薄而鬆弛, 破潰後顯露糜爛面, 乾燥後結黃色膿痂。 有時在痂的四周發生新的水皰, 排列呈環狀, 稱為環狀膿皰瘡。 患者自覺瘙癢, 一般無全身症狀。

2.非大皰性膿皰瘡好發於顏面、口周、鼻孔周圍、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 表現為在紅斑基礎上發生薄壁水皰, 迅速轉變為膿皰, 周圍有明顯紅暈。 膿皰破後, 膿液乾燥結成蜜黃色厚痂, 痂不斷向四周擴張, 可相互融合。 自覺瘙癢, 常因搔抓將細菌接種到其他部位, 發生新的皮疹。 結痂一周左右自行脫落痊癒, 不留瘢痕。 重症患者可併發淋巴結炎, 發熱等。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 大家應該對黃水瘡有所瞭解了吧。 其實有了黃水瘡的情況, 我們並不用慌張, 也不要為它而苦惱, 按照文章的辦法來做, 應該可以對黃水瘡的症狀有所緩解。 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