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在產褥期內, 出現肢體或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著者, 稱為“產後身痛”, 又稱“產後變身疼痛”、“產後關節痛”、“產後痹證”、“產後痛風”, 俗稱“產後風”。 西醫學產褥期中因風濕、類風濕引起的關節痛、產後坐骨神經痛、多發性肌炎、產後血栓靜脈炎出現類似症狀者, 可與本病互參。
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本病的發病機理, 主要是產後營血虧虛, 經脈失養或風寒濕邪乘虛而入, 稽留關節、經絡所致。 常見病因有血虛、風濕、血瘀、腎虛。 本病以內傷氣血為主, 而兼風寒濕瘀, 臨床表現往往本虛標實, 治療當以養血益氣補腎為主,
辨證論治:
1、血虛證
證候:產後遍身關節酸楚、疼痛, 肢體麻木;面色萎黃, 頭暈心悸;舌淡苔薄, 脈細弱。
治法:養血益氣, 溫經通絡。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東加當歸、秦艽、丹參、雞血藤。
常用藥:黃芪益氣固表;桂枝、芍藥溫經通絡、調和營衛;當歸、雞血藤、秦艽、丹參;生薑、大棗和營衛、調諸藥。
2、風寒證
證候:產後肢體關節疼痛, 屈伸不利, 或痛無定處, 或冷痛劇烈, 宛如針刺, 得熱則舒, 或關節腫脹, 麻木, 重著, 伴惡寒怕風, 舌淡苔薄白, 脈濡細。
治法:養血祛風, 散寒除濕。
方藥:獨活寄生湯。
常用藥:獨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秦艽、防風祛風勝濕, 細辛、桂心溫經透絡散寒;桑寄生、杜仲、牛膝補肝腎, 當歸、芍藥、枸杞、川芎、地黃養血和血, 人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
3、血瘀證
證候:產後身痛, 尤見下肢疼痛、麻木、發硬。 重著、腫脹明顯, 屈伸不利, 小腿壓痛;惡露量少, 色紫黯夾血塊, 小腹疼痛, 拒按;舌黯, 苔白, 脈弦澀。
治法:養血活血, 化瘀祛濕。
方藥:身痛逐淤東加毛冬青、忍冬藤、益母草、木瓜。
常用藥:當歸、川芎、白芍養血和血;桃仁、紅花、五靈脂、毛冬青、沒藥、益母草活血逐瘀;香附行氣;秦艽、羌活、忍冬藤、木瓜、地龍祛風勝濕, 通絡止痛, 牛膝破血行瘀, 強健筋骨;甘草調和諸藥。
4、腎虛證
證候:產後腰膝、足跟疼痛, 艱於俯仰, 頭暈耳鳴, 夜尿多, 舌淡黯, 脈沉細弦。
治法:補腎養血, 強腰壯骨。
方藥:養榮壯腎東加秦艽、熟地黃。
常用藥:桑寄生、川斷、杜仲補腎強腰壯筋骨;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熟地滋腎填精補血;獨活、防風、肉桂、秦艽溫經散寒、祛風勝濕通絡;生薑辛溫發散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