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 名金銀, 是因為此花初開花之時, 花是純白色的, 以後逐漸變黃。 由於有的花先開, 有的花後開, 於是在每一株上, 既有許多新開的白花, 又有許多後來變黃的黃花, 黃的猶如金, 白的比做銀, 所以稱為金銀花。
它在藥用價值上, 有著“藥鋪小神仙”之譽, 是享譽醫界的保健名花。 有180多年歷史的王老吉涼茶, 就是用金銀花作為主要原料之一來製作的。
說起金銀花, 人們最先想到的, 是它能清熱解毒。 宋人張邦基《墨莊沒錄》中載有一則故事, 祟寧年間, 平江府天平山白雲寺有幾位僧人, 在山上采回一籃野菌,
其實, 除了清熱解毒, 金銀花還有延年益壽作用。 《本草綱目》指金銀花有“久服輕身長年益壽”的作用。 名醫陶弘景曾道:“忍冬(即金銀花), 煮汁釀酒飲, 補虛療風, 此既長年益壽, 可常采服。 ”。 在清代宮廷中, 慈禧喜用金銀花泡茶飲。 乾隆皇帝的養陰抗老方“延壽丹方”中也少不了金銀花。
最後, 介紹一些金銀花應用上的小驗方以備不時之需。
解暑:
以金銀花15克、生甘草3克,
還可以拿白菊花、金銀花、雞蛋花各20克, 開水沖泡代茶飲, 還可加適量冰糖調味飲。 此湯有清暑濕、解熱毒之功效。
誤食毒菌:
採用嫩金銀花藤和葉適量, 洗淨, 放入口中嚼細併吞下, 在沒有洗胃、補液等條件的情況下, 早期應用, 解毒功效不錯。
習慣性便秘:
用金銀花30克, 加水800毫升, 煎煮20分鐘後關火, 溫時加適量的蜂蜜調味, 頻頻代茶飲用, 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的功效。
金銀花露, 小兒莫長飲!因為金銀花花性偏涼, 若長期服用, 可損害幼兒嬌嫩的脾胃, 影響消化系統功能, 還會形成藥物依賴。
編者的話:
祖國醫學記載, 金銀花甘寒清熱而不傷胃, 芳香透達可以祛邪;現代藥理研究則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