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眼瞼濕疹(palpebral ecgema)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 分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表現。 可單發於眼瞼部, 亦可為全身、面部濕疹的一部分。
【診斷】
1.急性 ①瞼部有明顯的刺癢感和燒灼感。 ②眼瞼皮膚紅腫, 出現紅斑、丘疹、水皰(如有繼發感染則為膿皰、潰瘍)、結盟痂等。 ③血嗜酸粒細胞增多。
2.慢性 濕疹長期不愈, 眼瞼皮膚粗糙呈鱗屑樣, 組織肥厚。
【治療措施】
1.首先立即停止對致敏源的使用和接觸, 加強營養。
2.早期局部給爐甘石洗劑, 3%硼酸水或生理鹽水或野菊花煎劑等濕敷。 近乾燥者給氧化鋅膏、糖餾油、激素類軟膏等。 如果長期糜爛遷延不愈者,
3.非特異性脫敏療法:抗組織胺類、鈣劑等。 對全身性皮膚濕疹應考慮全身應用激素及其它對症藥物, 或自家血液注射。
4.中醫療法:內服活瘀涼血、清熱、除濕、解毒之藥。 急性濕疹用雙解東加減, 風重者加羌活、牛蒡子, 濕重者加蒼術、苦參、地肝膚子;熱重者加龍膽草、枝子等。 慢性者方用四物東加減, 天花粉、元參、防風、荊芥穗、牛蒡子等, 以祛風、養血、潤燥。
引用:血蠍、乳香、沒藥、輕粉、密陀僧各等分, 研細, 用香油調搽患處, 霜桑葉加適量元明粉煎洗患處。
【病因學】
1.刺激性藥物反應:局部塗抹致敏物質。 如青黴素、磺胺、阿托品、碘、汞、毛果雲香堿等眼用藥物, 或長期使用化妝品, 金屬眼鏡架子(所謂眼鏡濕疹)等。
2.內眼藥物性反應:可由安眠藥、鎮靜劑、磺胺劑、抗菌素、奎寧、碘劑和對氨水楊酸鈉等導致。
3.由於患慢性結膜炎、瞼外翻或淚囊炎時的分泌物或淚液經常刺激眼皮膚而引起。
4.腺病體質及營養不良的兒童易發生, 常伴有泡性結膜角膜炎。
5.祖國醫學認為系風濕熱邪客於泡瞼, 或久病耗血、生風化燥所致。
【臨床表現】
一般具有一定程度的規律性。
1.主覺症狀:在與致敏物質的接觸後出現, 病變部位熱奇癢感。
2.病變表現:起初眼瞼皮膚紅腫, 局部見大量血疹、水泡、糜爛、結痂。 當繼發感染時則形成膿泡。 脫痂而痊癒。 範圍亦可擴大至面部、額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