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為提高瞼板腺囊腫手術的成功率, 探討減少瞼板腺囊腫復發的簡易手術。 方法 對950例瞼板腺囊腫採用石炭酸塗瞼板腺囊腫的囊壁, 觀察其療效。 結果 950例瞼板腺囊腫均能達到破壞其囊壁的完整性, 術後隨訪7天~6個月, 無復發, 達到根治目的。 結論 石炭酸瞼板腺囊腫方法簡易、併發症少, 是較為理想的手術方法。
瞼板腺囊腫亦稱霰粒腫, 是由於瞼板腺的排出管的管道阻塞, 腺體的分泌物不能排出發生瀦留而形成的局限慢性炎症肉芽腫, 是一種常見的眼病, 可單發或多發, 發生在上瞼者居多,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為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門診進行的霰粒腫手術的患者950例。 男575例, 女375例;單眼905例, 雙眼44例;上瞼683例, 下瞼267例, 年齡最小1.2歲,
1.2 手術方法 (1)患者取平臥位, 若遇不合作患兒可用大單將肩部以下全部包裹住, 由助手扶住頭部。 於患眼結膜囊內滴0.5%~1%丁卡因眼液行表面麻醉, 用碘伏局部消毒, 上至眉弓, 下至面頰, 鋪孔巾;(2)翻轉眼瞼, 在囊腫部位的瞼結膜面用2%利多卡因作病變區穹隆部結膜和相應的瞼皮膚局部浸潤麻醉, 上瞼浸潤麻醉時, 囑病人向下看, 注意進針的深度和角度, 深度以穿過瞼板為限(特別是小兒不能合作, 頭部左右搖晃, 若垂直進針, 深度控制不好易刺傷眼球);(3)按照霰粒腫大小及切口的部位, 選擇合適的霰粒腫夾, 將夾的環面放在瞼結膜面, 如皮膚面穿破則放在瞼皮膚面上, 使腫塊位於環的中央位置;在腫塊的結膜面垂直於瞼緣方向切開瞼結膜,
1.3 結果 本文的950例霰粒腫, 手術後均能破壞霰粒腫的囊壁完整性, 達到根治的目的, 術後隨訪7天~6個月, 無復發。
2 討論
瞼板腺囊腫是一種含有巨細胞的肉芽腫性炎症,
石炭酸(carbolic acid)又名苯酚, 為一種原漿毒, 能使細菌細胞的原生質蛋白發生凝固或變性而殺菌。 石炭酸對組織的穿透性強, 對皮膚與黏膜具有腐蝕性, 易從皮膚黏膜及創面吸收, 我們採用0.5%石炭酸塗霰粒腫囊腔內, 達到破壞囊壁的目的, 因本品對組織的穿透力極強, 故採用較低的濃度, 並立即用生理鹽水沖洗, 避免停留時間過長而損傷組織。改進後的手術方法克服了傳統手術方法的一些缺點,具有切口小、組織破壞少、術後瞼板不會形成瘢痕及變薄、手術時間短等優點,更適用于兒童。本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出血及副作用少,病人痛苦輕,術後反應輕,癒合快,無復發,療效確切。術中應注意塗石炭酸時,要求動作準確,勿傷及切口周圍組織。石炭酸一定要塗抹整個囊壁,以免術後復發。
避免停留時間過長而損傷組織。改進後的手術方法克服了傳統手術方法的一些缺點,具有切口小、組織破壞少、術後瞼板不會形成瘢痕及變薄、手術時間短等優點,更適用于兒童。本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出血及副作用少,病人痛苦輕,術後反應輕,癒合快,無復發,療效確切。術中應注意塗石炭酸時,要求動作準確,勿傷及切口周圍組織。石炭酸一定要塗抹整個囊壁,以免術後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