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泄瀉的艾灸療法

技術―

艾灸穴位:神闕。

操作規程:①艾炷隔薑灸:每天灸治1次, 每次3~5壯, 10天為一個療程。 如果患者施灸部位皮膚出現明故灼熱, 再加一片事先準備好的薑片, 灸處皮膚必須呈潮紅方有良效。 ②艾炷隔鹽灸:每1次, 每次7壯。 每天灸治1次, 每次3~5壯, 10天為一個療程。

主治:脾胃虛寒泄瀉;症見泄瀉每日排便4次以上, 甚至10多次, 糞質清稀呈清水樣, 食後作瀉或晨起腹痛, 泄後痛止, 脘腹發涼發脹面色蒼白, 精神不振, 納呆, 四肢不溫, 腹痛得溫則舒, 舌淡苦白, 脈細弱。

技術二

艾灸穴位:足三裡(雙)、神闕、天樞、中脘(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鐘,

以穴位表面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每日灸1次。 ②艾炷隔薑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 每個穴位灸5~7壯, 每日灸1次。

主治:脾胃虛弱泄瀉。 症見大便時溏時瀉, 食後加重, 食欲不振, 脘腹痞滿, 倦怠乏力, 神疲懶言,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弱。

技術三

艾灸穴位:足三裡(雙)、神闕、天樞、中脘(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鐘, 以穴位表面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每日灸1次。 ②艾炷隔薑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 每個穴位灸5~7壯, 每日灸1次。

主治:脾胃虛弱泄瀉。 症見大便時溏時瀉, 食後加重, 食欲不振, 脘腹病滿, 倦怠乏力, 神疲懶言,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弱。

技術四

艾灸穴位:脾俞(雙)、胃俞(雙)、陰陵泉(雙)、足三裡(雙)。

操作規程:麥粒灸脾俞、胃俞、陰陵泉、足三裡, 每穴3壯,

隔日1次, 1個月為一個療程。

主治:脾虛泄瀉。 症見大便次數增多, 時溏時瀉, 食後加重, 食欲不振, 脘腹痞滿, 倦怠乏力, 神疲懶言, 舌質淡, 苔薄白, 脈細弱。

技術五

艾灸穴位:足三裡(雙)。

操作規程:直接灸:每次選用一側, 用酒精常規消毒穴位, 以米粒大小艾絨置於穴上, 點燃艾粒, 燃盡, 再灸第二粒, 局部保持乾燥清潔3日, 1周後灸另—側穴位。

主治:脾虛泄瀉。 症見大便次數明顯增多, 每日5~10次, 伴有不消化食物, 大便時瀉時溏, 遷延反復, 飲食減少, 食後脘悶不舒, 面色薑黃, 倦怠乏力, 舌淡苔白, 脈細弱。

技術六

艾灸穴位:中脘(雙)、足三裡(雙)、神闕、大椎、曲池(雙)、合穀(雙)。

操作規程:艾條溫和灸:每次每穴灸10~15分鐘, 以穴位表面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每日灸1次。

主治:泄瀉清稀,

甚則如水樣, 腹痛腸鳴, 脘悶食少, 苔白膩, 脈濡緩。 若兼外感風寒, 則惡寒發熱頭痛, 肢體酸痛, 苔薄白, 脈浮。

技術七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裡(雙)、神闕、脾俞(雙)、腎俞(雙)、關元。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 每穴每次灸10~15分鐘, 以穴位表面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每日灸1次。 ②艾炷隔薑灸:每穴每次灸3~5壯, 一般每日灸治1次, 病情重者可以灸治2次, 艾炷如棗核大, 7日為一個療程。 ③艾炷隔附子餅灸:取適量附子切細研為細末瓶務用。 施灸時取附子末10g, 以黃酒調和做五分硬幣大小、厚約0.5cm的附子餅4個, 中央用針紮數孔, 分別置於腹或腰背部位上.上置艾炷灸之。 每穴每次灸3~5壯, 一般每日灸治1次, 7日為一個療程。

主治:大便次數增多, 糞質清稀, 腸鳴即瀉,

烘質清稀, 或瀉下完穀不化, 飲食減少, 小腹冷痛, 腰膝酸軟, 面色萎黃, 神疲倦怠, 舌淡苔, 詠細弱。

技術八

艾灸穴位:中脘、足三裡(雙)、神闕、天樞、脾俞(雙)、內關(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 每穴每次灸10~15分鐘, 以穴位表面皮膚出現紅暈為度, 每日灸1次。 ②艾炷隔薑灸:每穴每次灸3~5壯, 一般每日灸治1次, 病情重者可以灸治2次, 艾炷如棗核大, 7日為一個療程。

主治:大便溏薄, 夾有不消化食物, 稍進油膩則便次增多, 伴有腹脹, 納差, 神疲乏力, 舌淡, 苔白, 脈細弱。

技術九

艾灸穴位:天樞、足三裡(雙)、上巨虛(雙)、陰陵泉(雙)、合穀(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 每穴灸10~15分鐘, 每日灸1次, 重證可1日灸2次。 ②溫灸器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 每次灸15~30分鐘,

每日灸1~2次。 ③隔薑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 每穴灸3~7壯, 艾炷如寧核大, 每灸1次。 ④溫針灸:每次選用3~4個穴位, 每穴灸10~15分鐘, 每日灸1次。

主治:寒濕泄瀉。 大便次數增多, 突質清稀, 甚則如水樣, 腹痛腸鳴, 脘悶食少, 苔白膩, 脈濡緩。

技術十

艾灸穴位:脾俞(雙)、關元俞(雙)、中脘、天樞(雙)、足三裡(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 每穴灸10~20分鐘, 每曰灸1次。 ②隔薑灸:每次選用2~5個穴位, 每穴用黃豆大艾炷灸3~7壯, 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脾虛泄瀉。 大便溏薄, 夾有不消化食物, 稍進油膩則便次增多, 伴有腹脹, 納差, 神疲乏力, 面色薑黃, 舌淡, 苔白, 脈細。

技術十一

艾灸穴位:腎俞(雙)、命門、中脘、無樞(雙)、足三裡(雙)。

操作規程:①隔薑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3~7壯, 艾炷如棗核大.隔日灸1次。 ②隔附子餅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3~7壯,隔曰灸1次。

主治:背虛泄瀉。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下完穀,瀉後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內,脈細弱。

②隔附子餅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每穴灸3~7壯,隔曰灸1次。

主治:背虛泄瀉。黎明之前臍腹作痛,腸鳴即瀉,瀉下完穀,瀉後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軟,舌淡苔內,脈細弱。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