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西醫治療和中醫治療, 其中西醫治療又分為放療、化療、手術及新興的靶向與基因治療, 每種方法都有一定的適應症, 外科手術作為食管癌的根治方法, 只適用于早期患者治療。 但是大部分的癌症發現基本都是在晚期。 這時候中醫治療應運而生, 彌補了西醫治療的缺點, 又發揮了中醫特色的優勢。 給廣大晚期癌症患者帶去了福音。
下面就分別具體介紹下:
一、食管癌的手術治療
手術可以作為早期局部病變的食管癌的治癒方法, 對於中晚期有遠處轉移的食管癌患者已無法達到治癒標準。
二、食管癌的放射線治療
利用放射線在外科手術前縮減腫瘤大小, 或在手術後消滅殘留的癌細胞。 當腫瘤的大小及位置不適於作手術切除處理時, 或患者的其他因素不適於作手術時, 放射治療(放療)是可取代手術的另一種選擇。 近年引進了一些新的放療技術,
三、食管癌的化學治療
可結合放射治療來減小手術前腫瘤的大小, 或消滅手術後殘存的癌細胞。 目前常用的化療藥物有taxol, vinorelbine和gemcitabine等; 此外, 近年更引進了不少新藥和聯合化療, 如irinotecan、針對COX-2的celecoxib、聯合docetaxel和cisplatin作一線治療。
食管癌的介入治療食管癌動脈灌注化療或栓塞是化療的一種。 多適用於中晚食管癌, 採用seldinger 穿刺插管至不同部位的動脈, 進行區域性灌注化療, 並對部分病人明膠海綿顆粒栓塞。 在一定程度控制了食管癌癌症病變大小及範圍縮小, 爭取了二期手術機會, 減輕了手術復發及轉移, 提高了生存品質及生存期。
四、光動力治療: 近年新的光敏物質和內窺鏡技術的進步使光動力療法得以進一步改善, 成為一線治療後常用的救援治療手段。
五、食管癌的分子治療
之前的研究顯示食管癌細胞中生存素表達量會增多, 研究證明生存素可以強烈抑制體內和體外食管癌細胞生長。 這一研究不僅加深了對食管癌分子機制的瞭解, 而且說明生存素可能會是治療食管癌潛在的靶位點。
六、食管癌中醫藥物治療
1、中醫單獨使用治療晚期體質較差的食管癌
食管癌屬於中醫“噎膈”範疇, 《諸病源候論》記述: “噎膈者, 饑欲得食, 但噎塞迎逆於咽喉胸膈之間, 食物難入, 名曰噎。
2、中醫藥與放化療手術聯合治療
(1)與放療聯合
放射治療後熱盛津傷絡阻者, 症見皮膚潮紅、瘙癢、滲液破潰, 胸痛乾咳, 吞咽疼痛, 進食梗阻加重, 納呆, 口乾舌燥,
(2)與化療聯合
化學治療後脾腎虧虛、胃失和降者, 症見疲倦乏力, 脘痞噁心欲吐, 便溏或腹瀉, 納呆, 舌淡, 苔薄, 脈細。 治宜健脾補腎, 和胃調中。 藥如黃芪、黨參、女貞子、枸杞子等。
(3)外科手術後氣血兩虛、創口難以癒合者, 宜益氣養血、補虛生肌。 藥如黨參、女貞子、白術。
七、中醫藥的西醫方法研究
1、治療食管癌常用健脾藥物的研究
黃芪、黨參可誘生IL-2、IFN的產生, 從而可介導腫瘤細胞發生APO(細胞凋亡)或增加TNF(腫瘤壞死因數)誘導hPO發生的能力, 增強機體免疫力, 達到間接殺傷腫瘤細胞之目的。 近年研究顯示, 有些中醫藥能調控轉錄因數NF-κB的表達, 阻斷癌細胞的增殖; 亦可降低放療食管癌組織中細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達,從而起到抑制食管癌浸潤和轉移的作用。
八、中醫食療
西醫治療告一段落後, 食療的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現代醫學治療後的患者, 食欲大都不佳或有厭食現象, 特別需要補充營養, 以儘快恢復體力. 由於營養可以影響到機體各種防禦功能的運作, 對癌細胞是否增殖、復發或轉移也有一定作用. 療養中的食管癌患者, 需要良好的營養以增強免疫力, 從而改善抗癌治療後所造成的消化能力降低症狀。(6)外科手術後氣血兩虛、創口難以癒合者, 宜益氣養血、補虛生肌,可用人參黃芪燉生魚. 臨床報告顯示, 在食管癌手術全期護理中, 服用黃芪可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力; (7)放射治療後陰津虧損者, 宜清胃止嘔、益氣袪痰, 可用蘆根洋參柿霜粥、無花果敗醬草瘦肉湯或蛇莓龍葵半枝蓮瘦肉湯; (8)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後身體虧虛者, 宜健脾益氣、滋陰補腎, 可用淮杞燉鱉。
中西醫在治療腫瘤方面各有優勢,如何將兩者更好的結合,將是我們今後研究的方向。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密不可分,當今西醫治療中許多抗癌藥物都是從中藥中提取的。實驗研究表明,二者在抑制DNA 合成、抑制腫瘤血管形成、誘導細胞分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其藥物的抗癌機理都是相通的、一致的。臨床實踐也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食管癌較之單純西醫治療,在提高臨床療效、生活品質及治癒率等方面,均有明顯提高。因此,只有中西醫緊密地融為一體,相輔相承,才能達到更加令人滿意的療效。中醫治療食管癌有自己的特色,它遵循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並注重“整體觀念”及“審證求因,審因論治”的觀點,從而達到陰陽平衡治療疾病的目的。隨著時代的前進,中醫藥也應隨之發展、完善自己,不斷地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思路,以求更大的突破。中醫藥將為更多的西方人瞭解與接受,中醫藥在食管癌的治療上將會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取得更大的效果,為食管癌患者帶來更大的益處。
阻斷癌細胞的增殖; 亦可降低放療食管癌組織中細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達,從而起到抑制食管癌浸潤和轉移的作用。八、中醫食療
西醫治療告一段落後, 食療的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現代醫學治療後的患者, 食欲大都不佳或有厭食現象, 特別需要補充營養, 以儘快恢復體力. 由於營養可以影響到機體各種防禦功能的運作, 對癌細胞是否增殖、復發或轉移也有一定作用. 療養中的食管癌患者, 需要良好的營養以增強免疫力, 從而改善抗癌治療後所造成的消化能力降低症狀。(6)外科手術後氣血兩虛、創口難以癒合者, 宜益氣養血、補虛生肌,可用人參黃芪燉生魚. 臨床報告顯示, 在食管癌手術全期護理中, 服用黃芪可明顯增強機體免疫力; (7)放射治療後陰津虧損者, 宜清胃止嘔、益氣袪痰, 可用蘆根洋參柿霜粥、無花果敗醬草瘦肉湯或蛇莓龍葵半枝蓮瘦肉湯; (8)手術、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後身體虧虛者, 宜健脾益氣、滋陰補腎, 可用淮杞燉鱉。
中西醫在治療腫瘤方面各有優勢,如何將兩者更好的結合,將是我們今後研究的方向。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密不可分,當今西醫治療中許多抗癌藥物都是從中藥中提取的。實驗研究表明,二者在抑制DNA 合成、抑制腫瘤血管形成、誘導細胞分化、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等方面,其藥物的抗癌機理都是相通的、一致的。臨床實踐也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食管癌較之單純西醫治療,在提高臨床療效、生活品質及治癒率等方面,均有明顯提高。因此,只有中西醫緊密地融為一體,相輔相承,才能達到更加令人滿意的療效。中醫治療食管癌有自己的特色,它遵循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扶正與祛邪相結合的原則,並注重“整體觀念”及“審證求因,審因論治”的觀點,從而達到陰陽平衡治療疾病的目的。隨著時代的前進,中醫藥也應隨之發展、完善自己,不斷地探索新的方法,研究新的思路,以求更大的突破。中醫藥將為更多的西方人瞭解與接受,中醫藥在食管癌的治療上將會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取得更大的效果,為食管癌患者帶來更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