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人參葉的藥用價值與應用

拼音名

Rén Shēn Yè.

來源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參的乾燥葉。 秋季採收, 晾乾或烘乾。

性狀

本品常紮成小把, 呈束狀或扇狀, 長12~35cm。 掌狀複葉帶有長柄, 暗綠色, 3~6枚輪生。 小葉通常5枚, 偶有7或9枚, 呈卵形或倒卵形, 基部的小葉長2~8cm, 寬1~4cm;上部的小葉大小相近, 長4~16cm, 寬2~7cm, 基部楔形, 先端漸尖, 邊緣具細鋸齒及剛毛, 上表面葉脈生剛毛, 下表面葉脈隆起。 紙質, 易碎。 氣清香,味微苦而甘。

鑒別

(1)本品粉末黃綠色。 上表皮細胞形狀不規則, 略呈長方形, 長35~92μm,寬32~60μm , 垂周壁波狀或深波狀。 下表皮細胞與上表皮相似, 略小, 氣孔不定式, 保衛細胞長31~35μm 。 葉肉無柵欄組織,

多由4層類圓形薄壁細胞組成, 直徑18~29μm , 含葉綠體或草酸鈣簇晶, 草酸鈣簇晶直徑12~40μm , 棱角銳尖。

(2)取本品粉末0.2g, 置10ml具塞刻度試管中, 加水1ml, 使成濕潤狀態, 再加以水飽和的正丁醇 5ml, 搖勻, 室溫下放置48小時, 取上清液加3倍量以正丁醇飽和的水,搖勻, 靜置使分層(必要時離心), 取上層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另取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對照品, 加乙醇製成每1ml各含2.5mg的混合溶液。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 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 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 以正丁醇-醋酸乙酯-水(4:1: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 展開, 取出, 晾乾, 噴以硫酸溶液(1→10), 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 供試品色譜中, 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 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性味

苦甘, 寒。

①《綱目拾遺》:"味苦微甘。

"

②《本草再新》:"味苦, 性寒, 無毒。 "

歸經

《本草再新》:"入肺、胃二經。 "

功能主治

①《藥性考》:"清肺, 生津, 止渴。 "

②《綱目拾遺》:"補中帶表, 大能生胃津, 祛暑氣, 降虛火, 利舊肢頭目;醉後食之, 解酲。 "

用法用量

3~9g。

注意

不宜與黎蘆同用。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防潮。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人參葉的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人參葉具有清肺, 生津的功效, 人參葉針對暑熱口渴;熱病傷津等症狀也十分有效。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中藥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