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症狀表現大腸癌患者在疾病的初始階段可無任何症狀。 大腸癌症狀的產生原因, 主要是由於癌的不斷增大, 對機體局部和全身造成影響, 隨著癌灶的不斷增大, 其臨床症關亦逐漸地表現出來, 並不斷加重。 大腸癌的主要症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大便習慣及性狀改變、腹痛與腹脹或腹部不適、腹部包塊、貧血與消瘦及相關的併發症表現等。 由於癌灶所處部位的不同, 臨床表現亦各有特殊性。
1.大便習慣改變
不明原因的大便習慣改變, 主要為大便次數增加, 極少數為便秘, 多為乙狀結腸及直腸部位癌腫(左側結腸癌),
2.大便性質改變
大便由時稀→帶少量粘液→挾血或隱血, 是結腸癌由早期到晚期的發展徵兆, 大便時有少量條狀粘液粘附, 尤為直腸癌警號。
3.腹脹、腹痛
為升結腸、橫結腸(右側結腸癌)的信號。 因為這些部位離肛門較遠, 對肛門的刺激不大, 故大便頻意改變不多, 主要為腹脹和時感隱痛, 如疼痛明顯並已發現腫塊, 則已非早期。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及肛門癌, 直徑在2釐米以內, 尚未淋巴結轉移的為早期大腸癌。
4.貧血與消瘦
隨病程進展, 病人可出現慢生消耗性症狀, 如貧血、消瘦、乏力及發熱, 甚至出現惡液質。 與便血、攝入不足以及消耗過多有關。
5.腹部包塊
腹部包塊是大腸腫瘤的主要表現之一。 其發生率為47%~80%。 是右半結腸癌的最常見症狀, 約占就診病人的左右;左半結腸癌約占20%~40%。 當腫瘤局限於腸壁且與其他器官或組織無粘連時, 此時捫及的腹部包塊常可推動或隨體位變化。 升結腸、結腸肝或脾曲部位發生腫瘤時, 此時捫及的腹部包塊常位於相應的部位, 活動度相對較小。 橫結腸及乙狀結腸的腫塊亦可在右下腹捫及。 直腸上段的腫瘤可在恥骨上觸及。 當腫瘤外侵並與周圍組織或器官粘連時所形成的包塊, 位置相對固定, 活動度小。 但在這種情況下, 腹部包塊的大小並不代表腫瘤本身的真正大小, 因為腫瘤周圍粘連的組織增加了包塊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