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肛腸科>正文

直腸脫垂的分類與治療方法

直腸脫垂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 也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與工作, 直腸脫垂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直腸脫垂的分類根據脫垂程度, 分部分性和完全性兩種。

(一)完全脫垂

為直腸的全層脫出, 嚴重者直腸、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門外。 脫出長度常超過10cm, 甚至20cm, 呈寶塔形、粘膜皺壁呈環狀排列, 脫垂部為兩層折疊的腸壁組成, 觸之較厚, 兩層腸壁間有腹膜間隙。

(二)部分脫垂(不完全脫垂

脫出部僅為直腸下端粘膜, 故又稱粘膜脫垂。 脫出長度為2~3cm, 一般不超過7cm, 粘膜皺壁呈放射狀, 脫垂部為兩層粘膜組成。 脫垂的粘膜和肛門之間無溝狀隙。

發病緩慢。 早期僅在排糞時有腫塊自肛門脫出, 便後可自行縮回。 隨著病情的發展, 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約肌缺乏收縮力, 則需用手幫助回復。 嚴重者在咳嗽、噴嚏、用力或行走時亦可脫出, 且不易回復。 如未能及時復位, 脫垂腸段可發生水腫、絞窄, 甚至有壞死的危險。 此外常有大便排不盡與肛門部下墜、酸脹感, 有的可出現下腹脹痛, 尿頻等現象。 嵌頓時疼痛劇烈。

直腸外脫垂診斷不難, 病人蹲下做排糞動作, 腹肌用力, 脫垂即可出現。 部分脫垂可見圓形、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物, 粘膜呈“放射狀”皺襞、質軟, 排糞後自行縮回。 若為完全性, 則脫出較長, 脫出物呈寶塔樣或球形, 表面可見環狀的直腸粘膜皺襞。 直腸指診感到括約肌鬆弛無力。

如脫垂內有小腸, 有時可聽到腸鳴音。

直腸粘膜脫垂需與環狀內痔相鑒別。 除病史不同外, 環狀內痔脫垂時, 可見到充血肥大的痔塊, 呈梅花狀, 易出血, 且在痔塊之間出現凹陷的正常粘膜。 直腸指診, 括約肌收縮有力, 而直腸粘膜脫垂則鬆弛, 這是一個重要的鑒別點。

直腸內脫垂診斷較困難, 需行排糞造影協助診斷, 但當病人訴述直腸壺腹部有阻塞及排糞不全感時應疑本病。 下面有三個小驗方, 脫肛患者可以一試:

第一、 內服治標:枳殼10克, 升麻8克, 黃芪15克, 白術10克日煎服, 一日兩次。 補氣固脫。

第二、 外擦提肛膏:石榴皮、柯子、五倍子, 研粉末各取等份混合均勻。 用麻油調成50%濃度的膏藥。 睡覺前將藥膏塗抹於肛門上,

然後用手輕輕地將肛門脫回, 再用消毒紗布固定。 一般晚上用藥效果最好, 如果較為嚴重, 白天也可以敷用, 治療期間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第三、 熏洗提肛散:柯子、五倍子、椿根皮、石榴皮、枯礬各50克, 水煎, 待溫坐盆, 先熏後洗肛門, 每次20-30分鐘, 每天早, 中, 晚各一次。

禁忌:患有肛裂的患者不能使用以上兩種外用方, 待脫肛回收後即停止用藥。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