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腸瘺主要侵犯肛管, 很少涉及直腸, 故常稱為肛瘺, 是與會陰區皮膚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 內口多位於齒線附近, 外口位於肛周、皮膚處。 整個瘺管壁由增厚的纖維組織組成, 內複一層肉芽組織, 經久不愈。 發病率僅次於痔, 多見於男性青壯年, 可能與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
肛瘺的主要症狀是瘺外口常有少量膿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流出, 流出的分泌物刺激周圍皮膚, 使肛門部潮濕、騷癢不適, 有時形成濕疹。 如急性發作, 或外口癒合時, 瘺管中常有膿腫形成, 可伴有發熱、痛疼等症狀。
肛瘺的診斷不困難, 但要正確地尋找到瘺管的走向、瘺管的內口卻是不太容易的。 因此, 掌握正確的檢查方法非常重要。
①肛竇鉤檢查:以窺器伸入肛門, 可見有紅腫炎症的肛竇, 內口多在此處。 用肛竇鉤反復檢查肛竇, 不難找到內口。 探時忌用暴力, 以免穿破正常肛竇, 造成新的感染內口。
②探針檢查:用探針從瘺外口伸入瘺管, 食指伸入肛管, 多數探針可在齒線處的內口穿出。 對瘺道彎曲者, 探針多不能順利穿過, 切忌用力過猛, 使探針穿破瘺管壁, 造成新的感染。
③美藍標記:將一塊適中的紗布放置於肛門內, 而後將5%的亞甲藍水溶液由外口注入瘺管,
④其他:如X線檢查、肛管壓力測定等檢查方法, 較少用, 有條件者也可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