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地講, 腸息肉是指高出於腸黏膜的腔內突出物。 隨著結腸鏡等檢查技術的普及應用, 腸息肉的診斷較前明顯增多, 但是確切的發病率與患病率難以統計。 資料顯示, 行結腸鏡檢查, 至少有10%~15%的息肉檢出率。
慢性腹痛原來是腸息肉
56歲的梁女士, 近3年來被反復腹痛所折磨。 經常不定時發作, 多為左下腹痙攣性疼痛, 彎腰按壓腹部或應用普魯本辛、阿托品後可以緩解, 無腹瀉、發熱、黏液膿血便等, 伴有便意, 大便每日1~2次。 多次到醫院就診, 查血常規、大便常規, 行腹部超聲、CT及婦科檢查均無異常發現。
這半年來,
腸息肉有哪些臨床症狀?
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有腹痛、腹瀉、便血、腸梗阻等。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並無症狀, 到出現症狀時往往已經癌變。
腸息肉的危害有多大?
腸息肉的危害性取決於息肉的類型及大小。 腺瘤樣息肉危害最大, 其自身長大不僅可導致出血、腹瀉、腸梗阻、腹痛等, 還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腺瘤性息肉惡變主要與息肉大小、腺管成分和有蒂無蒂相關。
怎樣治療腸息肉?
腸息肉的處理, 現在首選內鏡下息肉切除術。 這種手術創傷小、副作用少、恢復快、費用低。 由於息肉常常多發、復發, 息肉切除術後應定期隨訪。 對於多個、廣基腺瘤及中重度異型增生者應更加密切隨訪。
如何預防腸息肉的發生?
有研究認為環氧化酶-2(是環氧化酶的誘導型)對預防腸息肉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 另有報告稱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葉酸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但是確切可靠的辦法尚待以後進一步研究證實。
由於發生機制尚不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