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仲景五瀉心湯異同辨

瀉心湯出自仲景《傷寒論·太陽篇》, 用以治療太陽病誤下變證的五種痞證。 痞證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悶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種自覺症狀, 不僅可見於傷寒誤下邪陷, 亦可見於內科雜病、溫熱病等。 仲景五瀉心湯, 首創辛開苦降、寒溫並用的治療大法。 五瀉心湯既有病因病機側重點的不同, 又有虛實和虛實夾雜之異, 但脾胃氣機升降失調是其共同特點, 故調理脾胃氣機升降是治療痞證的關鍵所在。

半夏瀉心湯出自宋本《傷寒論》149條:“傷寒五六日, 嘔而發熱者, 柴胡湯證具, 而以他藥下之, 柴胡湯證仍在者,

複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 不為逆, 必蒸蒸而振, 卻發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鞭痛者, 此為結胸也, 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 此為痞, 柴胡不中與之, 宜半夏瀉心湯。 ”此為柴胡證誤下後脾胃虛弱, 濕熱中阻, 脘腹脹滿, 以嘔為主的痞證。 半夏瀉心湯為小柴胡湯去柴胡、生薑, 加黃連、乾薑。 本方以半夏為君, 配乾薑辛開溫散, 降逆止嘔, 黃芩、黃連苦寒降瀉, 人參、大棗、甘草健脾和胃, 辛開苦降, 共起降逆開結, 和中瀉熱消痞之功。

生薑瀉心湯出自宋本《傷寒論》154條:“傷寒汗出, 解之後, 胃中不和, 心下痞鞭, 幹噫食臭, 脅下有水氣, 腹中雷鳴下利者, 生薑瀉心湯主之。 ”本方即半夏瀉心湯減乾薑之量(由三兩減到一兩)加生薑四兩而成, 主治胃虛水飲食滯之痞證。

方中生薑、半夏散水和胃, 降逆止嘔;乾薑溫中化水;黃芩、黃連泄熱消痞;人參、大棗、甘草補中益氣, 共奏和胃散水消痞之功。

甘草瀉心湯出自宋本《傷寒論》158條:“傷寒中風, 醫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數十行, 穀不化, 腹中雷鳴, 心下痞鞭而滿, 幹嘔, 心煩不得安。 醫見心下痞, 謂病不盡, 複下之, 其痞益甚, 此非結熱, 但以胃中虛, 客氣上逆, 故使鞭也, 甘草瀉心湯主之。 ”甘草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重加炙甘草(由三兩增至四兩)而成, 主治再次誤下, 脾胃重虛之痞。

大黃黃連瀉心湯出自宋本《傷寒論》154條:“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脈關上浮者, 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 ”本方主治關脈浮之熱痞證。 其脈浮非表證, 乃邪熱壅聚中焦之候。 藥用大黃瀉營分之熱,

黃芩、黃連瀉氣分之熱, 共奏清熱消痞之功。

附子瀉心湯出自宋本《傷寒論》155條:“心下痞, 而複惡寒汗出者, 附子瀉心湯主之。 ”該方主治痞而複惡寒汗出之陽虛痞證, 方中大黃、黃連、黃芩苦寒清熱消痞, 附子辛熱溫經回陽, 諸藥共奏扶陽泄熱消痞之功。

由此看來, 半夏瀉心湯治寒熱交結之痞;生薑瀉心湯治水與熱結之痞;甘草瀉心湯治胃虛氣結夾濕之痞;大黃黃連瀉心湯治誤下邪陷, 內熱壅盛之痞;附子瀉心湯治邪熱有餘而衛陽不足之痞。 五方同中有異, 只要謹守病機, 辨證準確, 選用得當, 均有良好療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