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急性乙型黃疸性肝炎中藥方劑

黃疸乙型肝炎對於我們來說, 它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 但很多人都對黃疸乙型肝炎不是太瞭解。 黃疸肝炎症狀是什麼呢?那麼有哪些中藥方劑學來治療黃疸乙型肝炎呢?黃疸乙型肝炎怎麼治呢?帶著這些疑問, 跟著小編一起去下面的文章中看看吧!

中藥處方

辨證

濕熱蘊結。

治法

清熱解毒, 清肝利膽, 祛濕熱, 退黃疸。

方名

首烏湯。

組成

生首烏15克, 連翹15克, 丹皮15克, 大青葉15克, 板藍根15克, 半枝蓮15克。 茜草15克, 丹參15克, 柴胡12克, 茵陳30克, 白茅根30克, 甘草6克。

用法

冷水浸泡連煎2次, 加水高出藥面1-2寸。 用砂鍋煎煮沸後約30分鐘,

濾出藥液再加水煮。 兩次藥液加在一起, 一日分3次服完, 每日1劑, 連服50-60劑。

出處

霍明義方。

黃疸肝炎症狀

黃疸前期

在這階段因個體差異、患者表現複雜多樣易被 誤診, 應特別注意, 如有的患者表現為上呼吸道炎症, 類似感冒。 有些患者可伴關節酸痛而被誤認為風濕病。 也有少數人有劇烈腹痛而誤認為急腹症。 還有少數人可出現等麻疹。 此期中末, 查體可發現肝區叩擊痛及壓痛, 半數以上患者肋緣下可觸及肝臟, 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明顯升高, 尿膽紅素陽性。 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陽性。 此期患者的血液、大小便 、嘔吐物中均含有大量肝炎病毒, 因而有很強的傳染性。

黃疸期

熱退後出現黃疸,

常見鞏膜首現黃染, 繼而全身皆黃, 於數日至2~3周內達頂峰。 多數為輕度至中度黃疸。 此時消化道症狀加重, 肝臟腫大, 有壓痛及叩擊痛;少數脾臟腫大, 助緣下可觸及。 部分病人伴有皮膚瘙癢、心動徐緩、腹痛及皮疹。 患者經過數日休息後, 噁心減輕、嘔吐消失、食欲逐漸好轉。 血液白細胞計數一般正常或稍低, 分類計數淋巴細胞偏高, 可有少數異常淋巴細胞出現。 尿膽紅素、尿膽原陽性(黃疸很深、糞便灰白色者, 尿膽原可能暫時陰性)。 血清ALT活力顯著升高, 常在400u以上, 此期持續2~6周或更久。

恢復期

此期黃疸漸退、肝腫大及其他各種症狀均漸消退, 食欲恢復正常, 但仍感輕度肝區痛。 此期持續平均一月。 少數病例黃疸顯著, 持續數月不消,

乏力、肝痛及胃腸症狀不甚明顯, 肝功能顯示阻塞性黃疸, ALT僅輕度或中度上升, 稱為淤膽性肝炎。 併發症:少數病例可併發心肌炎、心包炎、粟粒性病毒性肺炎、胰腺壞死、糖尿病、腦膜腦炎、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急性溶血性貧血、全血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栓性靜脈炎、腎炎、睾丸炎、丘疹性皮炎、多發性關節炎等中的一種鹹數種。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 大家應該對黃疸乙型肝炎有所瞭解了吧。 其實得了黃疸乙型肝炎, 我們並不用慌張, 也不要為它而苦惱, 按照文章的辦法來做, 應該可以對黃疸乙型肝炎的症狀有所緩解。 希望小編的文章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