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從柴胡用法談柴胡湯變證

《傷寒論》第97條:“血弱氣盡, 腠理開, 邪氣因入, 與正氣相搏, 結於脅下。 正邪紛爭, 往來寒熱, 休作有時, 嘿嘿不欲飲食。 藏府相連, 其痛必下, 邪高痛下, 故使嘔也。 小柴胡湯主之。 服柴胡湯已, 渴者, 屬陽明, 以法治之。 ”原文明確提出“服柴胡湯已, 渴者, 屬陽明, 以法治之。 ”所以服用柴胡湯後出現口渴是病的變證而已, 仲景早已給我們點明, 和“柴胡劫肝陰”沒有關聯。

服柴胡湯後為什麼會出現口渴呢?一則可能是原本有陽明之熱, 但當時以少陽病症為主, 醫生此時忽略了陽明之熱。 比如陳仲清和張麗國同志醫案中的患者有“舌紅,

苔薄黃”的情況, 說明已經有化熱之象, 但一診處方中清熱之品不足, 所以導致病人服柴胡湯後“晨起頭暈、頸腰部酸痛較前明顯減輕, 已無視物旋轉、噁心、欲嘔等症, 但口大渴。 ”說明少陽已解, 餘熱入陽明故而出現口大渴。 二則原無陽明之熱, 但用柴胡湯後少陽雖得解, 病情出現變化, 化熱入陽明, 故而出現口渴。

其實服用柴胡湯後的變證不止這些, 另外仲景在原文中還提到:

《傷寒論》第98條:“得病六七日, 脈遲浮弱, 惡風寒, 手足溫。 醫二三下之, 不能食, 而脅下滿痛, 面目及身黃, 頸項強, 小便難者, 與柴胡湯, 後必下重。 本渴飲水而嘔者, 柴胡湯不中與也。 食穀者噦。 ”服柴胡湯後出現“下重”的症狀, 從“脈遲浮弱, 惡風寒, 手足溫”可知邪已在太陰,

中焦虛寒, 脾陽受累, 但以手足溫而誤採用攻下之法, 必傷中陽, 脾陽虛寒更甚, 以致運化失職, 寒濕內生, 從而可見脅下滿痛等症狀, 若續誤以邪侵少陽, 樞機不利, 而投以小柴胡湯, 必致脾氣虛弱, 中氣下陷之泄瀉下利重症, 此時可用外台茯苓飲治之。

《傷寒論》第101條:“傷寒中風, 有柴胡證, 但見一證便是, 不必悉具。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 若柴胡證不罷者, 複與柴胡湯, 必蒸蒸而振, 卻復發熱汗出而解。 ”服柴胡湯後出現“蒸蒸而振, 卻復發熱”的症狀, 接著汗出病癒, 無須再用其他藥物。

《傷寒論》第103條:“太陽病, 過經十餘日, 反二三下之, 後四五日, 柴胡證仍在者, 先與小柴胡。 嘔不止, 心下急, 鬱鬱微煩者, 為未解也, 與大柴胡湯, 下之則愈。 ”服柴胡湯後出現“嘔不止,

心下急, 鬱鬱微煩”的症狀, 然後通過大柴胡湯下其鬱熱而愈。

《傷寒論》第148條:“傷寒五六日, 頭汗出, 微惡寒, 手足冷, 心下滿, 口不欲食, 大便硬, 脈細者, 此為陽微結, 必有表, 複有裡也。 脈沉亦在裡也。 汗出為陽微, 假令純陰結, 不得複有外證, 悉入在裡, 此為半在裡半在外也。 脈雖沉緊, 不得為少陰病。 所以然者, 陰不得有汗, 今頭汗出, 故知非少陰也, 可與小柴胡湯。 設不了了者, 得屎而解。 ”服柴胡湯後出現病情依舊, 病“不了了者”, 勿妄治, 待其出恭, 可“得屎而解”。

《傷寒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 嘔而發熱者, 柴胡湯證具, 而以他藥下之, 柴胡證仍在者, 複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 不為逆, 必蒸蒸而振, 卻發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 此為結胸也,

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 此為痞, 柴胡不中與之, 宜半夏瀉心湯。 ”服柴胡湯後一則可能出現“蒸蒸而振, 卻發熱”的症狀, 接著汗出病癒, 無須再用其他藥物;二則可能出現“心下滿而硬痛”的結胸症狀, 此時當用大陷胸湯治療;三則可能出現“痞”, 需改用半夏瀉心湯治療痞證。

所以, 服柴胡湯後變證多, 醫家當詳觀, 方可應對多變的臨床。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