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某, 女, 1936年出生。 2014年7月1日初診。
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致神昏, 經某醫院搶救後出院, 攜氧氣瓶鼻導管吸氧, 乘坐輪椅來門診就診。 刻診:呼吸氣短, 面目浮腫, 不能平臥, 需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 納食可, 吸氧狀態下指脈氧飽和度84%~90%, 舌暗紅質嫩, 無苔, 脈浮大而數。
處方:生黃芪90克, 紅參30克, 山萸肉30克, 生山藥60克, 生代赭石90克(先煎), 麥冬15克, 五味子10克, 生龍牡各30克, 蘇子15克, 炒白術15克, 牛蒡子15克, 炙甘草6克。 14劑水煎服。
按: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 外感導致急性發作, 出現肺性腦病神昏, 入急診搶救, 生命體征平穩後出院。
二診(2014年7月15日):乘坐輪椅, 鼻導管吸氧來門診就診, 自覺喘促好轉, 雙下肢仍腫, 舌嫩紅, 舌面潤而無苔, 脈弦大而數。
處方:生黃芪90克, 紅參30克, 西洋參30克, 山萸肉30克, 生山藥60克, 茯苓60克, 生代赭石90克(先煎), 麥冬15克, 五味子10克, 生龍牡各30克, 蘇子15克, 炒白術15克, 牛蒡子15克, 炙甘草6克。 14劑水煎服。
按:初診予參赭培氣湯合生脈飲加山萸肉益氣鎮攝固脫, 喘促已好轉。 脈弦大而數,
三診(2014年7月29日):喘促好轉, 不吸氧狀態下可緩行30分鐘, 雙下肢腫勢較前好轉, 血壓:190/100mmHg, 舌質嫩紅, 少苔。
處方:西洋參30克, 生黃芪90克, 生代赭石60(先煎), 生山藥30克, 炒白術15克, 牛蒡子15克, 蘇子10克, 生龍牡各30克, 茯苓60克, 澤瀉15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6克。 14劑水煎服。
按:患者血壓升高, 按中醫常理, 不宜大劑甘溫益氣。 但患者目前最需解決的是心肺功能不全, 血壓高可予降壓西藥控制, 不可因血壓而影響治療全域。 患者病情較前平穩, 故減去紅參, 亦是出於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考慮。 加入澤瀉與茯苓相配以利水, 加入桂枝可助氣化, 從而增強祛水飲之力量。
四診(2014年8月26日):乘坐輪椅, 鼻導管吸氧來門診就診,
處方:西洋參改為黨參30克, 加麥冬15克, 五味子10克。 14劑水煎服。
五診(2014年10月14日):服藥後諸症好轉, 雙下肢已不腫, 可行走半小時, 舌暗紅質嫩, 苔薄白。
處方:生黃芪90克, 黨參30克, 生赭石60克(先煎), 生山藥60克, 炒白術15克, 蘇子10克, 生龍牡各30克, 牛蒡子15克, 茯苓3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0克。 14劑水煎服。
按:患者經治療後病情進一步好轉, 活動量增大, 指脈氧飽和度改善, 水腫消退, 夜間可平臥, 此後仍間斷來門診調理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