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關於面癱認識有哪些誤區

秋天氣候變化無常, 晝夜溫差大。 在各大醫院的急診室裡, 因“突然發現自己嘴歪、眼斜”來就診的面癱患者漸漸多起來。 由於面癱發生後沒有明顯不適感覺, 故許多患者是在洗臉或照鏡子時, 發現自己的臉變得很怪——半邊臉皺紋消失, 眼裂擴大, 鼻唇溝變淺, 口角下垂, 才來就診的。

面癱即面神經麻痹, 是面神經受損傷引起的面部肌肉運動障礙的一種疾病, 又稱“吊角風”“口眼歪斜”。 各年齡人群均可發病, 以青壯年多見。 發病後, 病人連最基本的皺眉、閉眼、鼓腮、吹口哨等動作都無法完成。

進食時, 食物常停留在病側齒頰之間,

有的患者還會出現味覺減退或聽覺過敏。 病情一般在起病後48小時內達到高峰, 以後大多可逐漸恢復正常, 積極、正確的治療有助於縮短病程。 臨床上, 因對面癱的起因、診斷、治療和預後判斷方面存在認識誤區而導致病情延誤或加重的患者不在少數, 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誤區1:面癱是因為“吹風”引起的 正確認識:面癱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面癱通常發生在季節變換或溫度變化明顯的時候。 近些年, 空調、電扇的普及, 造成室內外溫差明顯, 開車。 坐車人多了, 對著窗戶吹風或睡覺, 都會導致面癱的發生。 可能有人會問:“同樣吹風、忽冷忽熱, 為什麼有人沒事, 有人卻發病呢?”實際上, 個人的身體狀態對發病與否起著重要作用。

疲勞。 睡眠不佳、情緒低落或激動, 以及女性在妊娠或月經期等, 都是易發病因素。 因此, 要預防面癱, 不僅要避免風寒邪氣對面部的直接襲擊, 還應注意勞逸結合, 保持平和心態, 多鍛煉(如散步、慢跑、做體操, 放風箏、打球、爬山等), 多吃蔬菜和水果, 以增強體質, 提高抗病能力。

誤區2把面癱當“中風” 正確認識:“中風”可以出現面癱, 但面癱不一定是“中風” 有的患者發現自己“不能閉眼、不能皺眉、嘴歪眼斜、直流口水”後, —下子就懵了, 以為自己患了“中風”, 就此背上很大的精神包袱。 其實, 絕大部分面癱患者都是普通的“周圍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與大腦病變(“中風”)引起的“中樞性面癱”的發病原因不一樣, 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方法也不同。

後者常伴有“中風”的其他症狀, 如頭痛、嘔吐、偏癱、失語、半側肢體麻木、大小便失禁等。 雖然兩者都有面部異常的表現, 但還是有明顯差異的。 必要時, 可通過頭顱CT或磁共振檢查以明確診斷。

誤區3 不能過早做針灸治療 正確認識:針灸介入越早越好 一旦發現自己面癱了, 患者也不必過於焦急、害怕, 應儘早去正規醫院就診, 因為合理的治療可以縮短病程, 早一天治療就能早一天痊癒。 急性期面癱患者可通過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和B族維生素, 以減輕面神經水腫, 緩解神經受壓, 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不能閉眼的患者可用眼罩、眼藥水和眼膏加以防護。

同時, 患者還應儘早對著鏡子進行功能訓練, 輔以面部肌肉按摩,

以促進恢復。 過去, 不少醫生和患者都認為, 面癱患者在急性期(起病後1周內)不宜做針灸, 以免過早, 過強的刺激加重面神經局部的水腫。 不過, 現已有研究表明, 針灸治療介入的時機越早越好, 因為針刺可有效控制面神經的炎症發展, 有利於面癱病情的好轉。

誤區4:面癱不治療也會很快康復 正確認識:大多數患者需要正規治療, 以免留下後遺症 研究表明, 神經損傷後的再生速度為每天2毫米, 因此, 面癱從起病到恢復一般需要4~6周。 雖然面癱有一定的自愈性, 少部分體質較好、症狀較輕的患者, 即使不治療也能慢慢恢復, 但對大部分患者而言, 及時、系統的治療還是必需的。

特別是那些重症患者, 若起病早期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治療,

容易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和後遺症。 另外, 由於面癱存在一定的復發傾向, 故即使已經治癒的面癱患者, 在生活中仍應注意避免上述誘發因素, 預防病情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