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精神殘疾的精神疾病最常見的就是精神分裂症, 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精神病”, 目前的患病率接近1%, 這些患者都需要與外界隔離封閉管理。 精神病發作之後, 人完全失去尊嚴, 形象盡失, 所導致的衝動和傷害往往不可預料。 患者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 處於一種能吃、能喝、身體健全卻沒有思想的“無欲狀態”, 這就是精神衰退即精神殘疾。 這是精神分裂症最可怕的結局。 現在為了避免這種狀況, 我們需要知道到得常識有哪些呢?
從家系調查看, 血緣關係越近, 同病發病率越高, 就是說有家族的聚集性。
母親孕期有病毒感染、嚴重的營養不良, 胎兒可能會出現大腦皮層神經細胞結構的紊亂, 這與以後精神分裂症的發病有一定關係。 出生後在人生各個階段, 特別是青春期階段, 應激事件引起內分泌紊亂, 也可能與發病有關係。
現認為在社會階層較低、文化程度較低、經濟收入較低的人群中, 精神分裂症要高一些。 因此, 要加強對這一人群的心理衛生宣傳。 預防措施是:加強孕婦保健、青春期的心理指導、心理干預, 培養強壯的體魄和心理素質。
如果已經患了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原則上是要採取綜合治療的措施, 其中藥物治療是首選, 還要輔以心理治療、社會治療、幫助病人行為矯正等方法, 這不單純是醫生的任務, 而是需要家屬、社區、政府共同來做的。 關鍵是在疾病的早期進行治療, 積極處理首發病例, 爭取更好的療效。 病人第一次發病痊癒後必須預防復發, 防止功能的衰退。
對出現社會功能減退或喪失的病人, 要用綜合性措施進行康復治療。 家屬對病人要做綜合治療和康復治療會有些困難, 很多病人在家庭裡不聽家屬的, 但要到一個集體環境中, 特別是到有精神衛生知識指導的環境中, 既能幫助他維持治療,
(1)堅持合理的藥物治療;
(2)加強心理諮詢, 幫助病人處理應激性事件;
(3)進行家庭教育, 幫助家屬增強精神衛生知識;
(4)加強門診諮詢, 幫助家屬糾正病人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生活習慣。
(5)建立家庭和社會的支援系統。
(6)設立專門機構, 對病人進行具體的康復訓練, 促進其恢復社會功能和學習技能。
精神分裂不但給患者的家庭帶來嚴重的危害, 還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 患者要對精神分裂早做治療。
精神分裂症的干涉及預防方法:
如果患者發病時間短, 第一次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 這時儘早使用療效全面、副作用低的新型抗精神病藥治療是治療疾病及早日康復的關鍵。
而患者在某一段時期疾病急性惡化, 主要原因是患者或使用藥物維持不當, 劑量過少, 或時停時用, 或驟然撤藥等。 甚至急性復發, 發生在藥物治療情況下。 每復發一次會加重病情, 治療會更困難, 反復發作導致患者社會功能逐步衰退。
還有失眠可能會導致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五種分類:緊張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極度社會功能退縮、孤僻, 陰性症狀嚴重, 有嚴重的精神運動性障礙。
瓦解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言語不連貫, 情緒和情感體驗與現實不適切,
偏執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對他人非常猜疑, 行為受被害妄想的支配, 幻覺和妄想明顯。
殘留型精神分裂症——此型患者當前沒有妄想、幻覺或破裂性言語和行為, 但日常生活缺乏動力和興趣。
分裂情感性障礙——此型患者同時具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礙如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或混合型躁狂症的症狀。
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專家解答:神經衰弱是否會發展為精神分裂症
專家解答:精神疾病易在春季復發的原因
剪紙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病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