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蛋殼心理”指的就是一觸即破的脆弱心理, 孩子不能承受心理打擊,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懂如何接受和克服,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要重視心理教育, 讓孩子的成長的同時增加心理抗壓能力。
如今很多孩子只能聽讚美之詞, 聽不得半點反對意見;有的孩子外表高傲, 內心脆弱, 敏感多疑;只能接受成功, 不能面對失敗, 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 就會有極端的舉動, 甚至輕生……這就是所謂的“蛋殼心理”, 脆弱是它的本質。 這種心理, 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極大的危害。
【形成原因】
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孩子心理成熟和發展的關鍵時期,
具有“蛋殼心理”的孩子往往難以正確認識自己, 家長應該幫孩子的心靈尋找一個出口, 不要讓“蛋殼心理”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隱患。 父母對孩子的愛的包裹和愛的缺失, 都易造成孩子形成“蛋殼心理”。 有些父母對孩子非常嬌慣, 幫孩子安排好一切事情, 這樣, 孩子獨立面對生活, 遇到打擊和挫折時, 就會缺乏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和應付能力。 有些父母對孩子不聞不問, 讓孩子在心理發展的轉捩點獨自面對生命中的打擊和傷痛。 沒有成人的心理引導和關心, 最終可能會釀成災難。 每個孩子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 但是只要超出孩子的心理極限, “蛋殼”就會怦然碎裂, 造成意想不到的慘痛後果。
不當的家庭教育, 是導致“蛋殼心理”產生的最根本原因。 作為父母, 誰也不願意讓孩子經歷苦難, 尤其是那些在艱苦歲月中長大的父母更是不想讓孩子吃苦。 因此, 作父母的總是千方百計地為孩子設計美好的明天, 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 對孩子百依百順, 有求必應, 對孩子極盡讚美之詞, 卻捨不得批評和管教……過分嬌縱、百般溺愛是導致這種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專家建議】
建議父母們在孩子蜜一般甜的生活中加一點苦的滋味, 在孩子事事順心的成長道路上“製造”一點挫折, 讓孩子學會在逆境中保持自信, 學會在挫折面前保持樂觀、泰然處之;培養孩子的韌性和抗挫折的能力, 以及受挫折後的恢復能力, 還有不向挫折低頭的精神。
另外, 父母要學會對孩子說“不”。 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滿足, 使他們學會接受拒絕, 增強自我約束能力。 孩子經受的任何一次挫折, 都是對孩子承受能力的一次絕好的鍛煉機會, 父母應抓住這樣的機會, 給孩子自己戰勝挫折的勇氣, 從而逐漸增強孩子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