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談話中, 約有40%的內容用來向他人表達我們的感受和想法。 通過五個大腦成像及行為實驗, 哈佛大學的神經學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緣由──與他人分享想法時, 腦細胞和腦突觸層面的活動會讓我們產生非常強烈的滿足感, 讓我們情不自禁地去這麼做。
對人們腦部的掃描成像顯示, 在“顯擺”的同時, 隸屬中腦邊緣多巴胺神經系統的大腦區域的活動往往會突然增強。 該系統與性、食物或金錢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存在關聯。 哈佛大學神經學科學家戴安娜?泰咪爾說, “自我表現格外讓人滿足,
為了評估人們對研究人員所說的“自我表現”的欲望,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展開實驗查證人們是否會異乎尋常地看重與他人分享想法和感受的機會。 他們還監測了部分志願者的大腦活動, 以此觀察人們在談論自己而不是他人時哪些大腦區域最為興奮。 參與實驗的數十名志願者大多數為住在哈佛附近的美國人。
在數項測試中, 如果志願者選擇回答有關他人而不是自己的問題, 研究人員會發給他們一些現金作為激勵, 現金數額有所浮動, 最高為四美分。
儘管談論他人能獲得現金激勵, 人們還是常常願意放棄17%至25%的可能收入來談論自己, 以便向他人表露自己的個人資訊。 泰咪爾說, “我們開玩笑說這些錢可是用來探究你們的想法的。 ”
科學家們在相關測試中使用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器跟蹤與心理活動相關的神經元之間的血液流動的變化, 以此觀察人們在談論自己的信念和選擇而不是思考有關他人的事情時, 哪些大腦區域的反應最強烈。
總體而言, 在自我表現行為發生的同時, 隸屬中腦邊緣多巴胺神經系統的大腦區域的活動往往會突然增強。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的心理學家傑米?彭尼貝克說道, “我認為確實是這樣的, 我們非常喜歡別人傾聽我們說話的感覺, 否則我們還上tweet幹嘛呢?”彭尼貝克的研究領域為人們如何處理秘密和自我表現, 他並未參與此項研究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