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覆盆子的種植技術

覆盆子又名掌葉懸鉤子, 秦氏莓。 系具刺落葉灌木, 高2-3米, 枝細圓, 紅棕色;幼枝綠色, 有白粉, 具稀疏、微彎曲的皮刺, 長4-5毫米。 葉單生或數葉簇生, 長3-5釐米, 有達7釐米者, 掌狀5裂, 罕有3裂, 中央1片葉大, 長卵形或長橢圓形, 先端漸尖, 常呈尾狀, 兩側裂片較小, 常不相等, 裂片邊緣具重鋸齒;主脈5出, 上被柔毛, 下麵葉脈上均有柔毛;葉柄細, 長3-4.5釐米, 有極小的刺;托葉2枚, 線狀披針形。 花單生於小枝頂端, 花梗極細, 長2-3釐米;花萼5, 宿存, 卵狀長圓形, 兩面有毛;花瓣5, 卵圓形;雄蕊多數, 花藥丁字著生, 2室;雌蕊多數, 著生生凸出的花托上。

聚合果卵球形, 直徑1.5-2.5釐米, 果重1.5-4.4克。 花期4月, 果期6-8月。

生物學特性

根屬淺根系, 主根不明顯, 側根及鬚根發達, 有橫走根莖。 枝為二年生, 產果後死亡。 在氣溫低於5℃時, 植株常處於休眠狀態。 早春2月中下旬, 氣溫略回升時, 2-3級枝的葉腋混合芽開始萌動, 下旬幼葉稍開展。 3月中旬初花(屬異花授粉), 下旬為盛花期, 其地下根莖萌發新枝。 3月末至4月初, 花期結束, 此時葉片已全部開展。 4月下旬, 幼果徑可達1釐米, 多生於三四級枝的頂端, 座果率約為80%。 5月下旬, 果實由綠轉黃, 再轉為桔紅色, 中旬達盛果期, 果枝也逐漸枯黃。 6月, 老枝自上而下逐漸枯萎, 至7月完全枯死, 被更新枝所替代。 6-9月為更新枝營養期。 10月, 初生葉已逐漸凋落, 側枝上產生三級分枝, 下旬至11月,

二三級枝上冬芽形成並進行花芽分化。 12月葉片全部凋落, 處於休眠狀態。

通常生於山區、半山區的溪旁、山坡灌叢、林緣及亂石堆中, 在荒坡上或燒山后在油桐、油茶林下生長茂盛, 性喜溫暖濕潤, 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 適應性強, 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至中性砂壤土及紅壤、紫色土等較好。

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有分枝繁殖、分根繁殖和種子繁殖。 分株繁殖可利用母株根莖萌發的幼苗進行移栽。 分根繁殖即在早春根莖上的不定芽還未出土時, 挖取根莖, 按長10-15釐米切斷, 斜插或淺埋, 保持土壤濕潤, 以利成活。 種子繁殖於每年5-6月采成熟果實, 洗去果實, 用濕沙層積貯藏到秋天或次年春天播種,

播種一年後可移栽。 最實用的方法是在12月葉片全掉後, 挖取更新枝種植。

2、整地移栽:選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緩坡地, 深翻整地。 按株行距50釐米*100釐米或100釐米* 100釐米移栽。

3、田間管理:移栽前施足基肥, 施農家肥每株3-5千克。 生長期間結合鬆土除草, 每年施追肥2-3次, 氮肥為主, 適量搭配磷鉀肥。 在3月施苗肥, 4月施花肥, 11月施越冬肥。 每畝施人糞尿1500-2000千克。 夏秋乾旱時注意澆水。 4-5月新枝發生側枝時, 摘去頂芽促進側枝生長, 同時對側枝摘心, 促使其發生二次側枝, 枝多葉則茂, 增加翌年結果母枝, 增加產量。 結果期要在每一植株旁立支柱, 防止倒伏。

5月上中旬果實八成熟時連花萼一起採收包裝。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