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XX, 29歲, 女, 已婚, 幹部, 1960年9月7日初診。
主訴九個月來頭痛, 以前額及兩顳部為甚。 開始由於過勞及睡眠不足, 漸覺雙目視物不清, 似有雲霧狀物阻礙著, 以左目為甚。 咽部常有異物阻堵感, 在發病後二十多天, 曾住入本市某醫院檢:眼底及周邊視野無明顯改變, 中心視野有雙顳側缺損。 咽後壁不平滑, 曾經多次會診確診為咽後壁囊腫。 頭痛及眼病, 曾請國內外多位專家會診, 診斷為蜘蛛膜炎(視交叉部)及顱咽管瘤待除外。 尚乏好的治療辦法, 三個月來經針灸及中藥湯劑治療, 亦效果不顯, 食欲及二便正常。 脈象左關沉弦急,
處方:
幹生地三兩 白芍一兩 當歸一兩 川芎八錢 潼蒺藜一兩 白蒺藜一兩 決明子一兩 煆石決明二兩 女貞子二兩 石斛二兩 蟬衣一兩 穀精珠一兩 建曲二兩 菟絲子一兩 桑葉一兩 黃菊花一兩 枸杞一兩 覆盆子一兩 青葙子一兩 茺蔚子一兩 夜明砂一兩(炒香) 共為粗末和勻, 分三十包, 每劑約八錢, 每天一包, 紗布包煎服。
同年12月21日二診:自覺服藥後頭痛已減, 視物較前清楚, 近來在醫院檢查視力及視野都有好轉, 已恢復半天工作, 但看書進久, 左目仍脹。 食欲、二便均正常。 原方去決明子之瀉火, 加地骨皮一兩以強陰,
1961年5月29日三診:服藥後自覺大有進步, 頭痛又減, 視力已轉佳, 左眼稍差, 食欲及二便正常。 脈沉細遲, 舌淡無苔, 肝火已平, 原方去菊花, 改用紅花五錢, 桂枝(去皮)一兩, 以和血通絡。 仍為粗末, 分成六十包, 再小其劑每日煎服一包, 以後照原方略加減, 續服六個月後症狀基本消失。
按:患者經西醫檢查, 初步診斷為:1.蜘蛛膜炎(視交叉部)?2.顱咽管瘤?3.咽後壁囊腫?主要表現為頭痛及視物模糊、雙顳側視野缺損, 及咽部發堵感。 現代醫學尚乏好辦法而轉中醫治療。 根據“目得血而能視”、“肝開竅於目”, “目者, 五臟六腑之精也”, 以及“腎藏精”等理論, 採取滋肝腎之陰與養血清肝火之藥同用, 使肝血得養, 肝火得甯, 腎水得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