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戒煙, 有人能找出各種各樣的“反駁”理由:某某名人抽了一輩子煙, 到80多歲高齡戒煙, 卻很快不治逝世;某某人, 手不離煙, 高夀80歲無疾而終。
如有人告訴說, 每吸一支煙, 吸煙者壽命就縮短6分鐘;天天吸煙10支, 患肺癌危險性提高13倍;天天吸煙2包(40支), 患肺癌危險性增加65倍。 恐怕那些煙民沒有幾個會相信, 反而還振振有詞:這種說法多了去了……
觀點一: 不吸煙也得肺癌, 肺癌和吸煙無關
引發肺癌的原因有很多, 除吸煙外, 還有人口老齡化、放射性物質接觸(鎳、鈷等)、室內環境污染、大氣污染、不良生活方式等。 但這些誘發因素與吸煙相比,
事實上, 吸煙與肺癌關係密切:吸煙20年以上、20歲以下開始吸煙、天天吸煙20支以上。 三個“20”裡, 只要挨上兩條都輕易成為肺癌的高危人群。 可見, 吸煙致癌與吸煙時間長短、吸煙量多少有關。 開始吸煙年齡越小、吸煙量越大、煙齡越長, 患肺癌的危風險越高。
觀點二: 戒煙後還得肺癌, 所以煙不能戒
到底是戒煙後得肺癌, 還是吸了幾十年煙誘發癌症呢?
其實, 吸煙造成的危害同其他致命疾病一樣, 並非一觸即發, 而是潛藏一段時間後才顯現出來。 因此, 戒煙不代表著就“戒”了肺癌, 有些人戒煙後得肺癌, 不是戒煙戒出的, 而是幾十年的煙齡, 導致肺部發生癌變。
預防肺癌要害在戒煙時間的早晚。 有研究表明, 不管哪個年齡組的人群, 戒煙對預防肺癌發生都有著很大幫助。 戒煙越早, 患肺癌幾率越低。
曾有調查發現, 夫婦中只要有一個人大量吸煙, 另一個人患肺癌的危險性會大大增加, 這是因為煙霧中致癌物含量比吸煙者自己吸入量要高50倍以上。
被燒出的“口腔癌”
吸煙者的口腔黏膜, 都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增生反應, 重者黏膜會增生、發白, 尤以下唇多見。 這些多是因吸煙燒灼和致癌物長期刺激造成的, 而這種白斑被稱為癌前病變, 長此以往會發展為鱗狀細胞癌。
聲嘶兩周者警惕喉癌
喉癌90%都是由於吸煙喝酒引起的, 其中男性居多。 一般煙齡多在20年以上, 喉癌的發病與天天吸煙量和吸煙時間成正比。 目前已證實, 煙草可使黏膜充血、水腫, 上皮增生、纖毛運動停止或遲緩, 成為致癌基礎。
喉癌早期症狀一般不明顯, 有的僅表現為咽部異物感、聲嘶, 很輕易被誤認為是感冒、咽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因此, 中年且長期吸煙的男性, 如出現不明原因聲嘶、喉部不適超兩周者, 應到醫院進行纖維喉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