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路老治頑疾

路老治頑疾

路志正臨床宣導綜合療法, 內外同治, 針藥並用, 食藥結合, 身心並調, 以湯藥配合熏洗、茶飲、針灸等法取效, 常使頑疾藥到病除。 觀其處方, 藥味少, 藥量輕, 選藥准, 常融經方、古方、時方於一爐, 靈活化裁, 知常達變。

案1

一老年患者, 常年頑固便秘, 久治未愈。 前醫用潤腸通便或瀉熱通便之法, 雖能取一時之效, 但終不能除根。 患者素有慢性肺疾, 少氣懶言, 咳嗽少痰, 動則氣喘, 睡眠飲食如常, 大便3~4日一解, 便質乾燥。 舌淡紅, 脈細弦。

路志正認為, 患者年屆古稀, 肺脾氣虛, 肺與大腸相表裡, 肺失宣肅, 脾失健運,

大腸失於濡潤, 則腑氣不通, 大便秘結。 其本在肺、脾, 標在大腸, 故以健脾益肺、宣降肺氣治其本, 潤腸通便治其標, 標本兼治。 處方如下:太子參12克, 生白術20克, 紫菀12克, 桃仁9克, 杏仁9克, 厚樸花12克, 炒枳實15克, 炒萊菔子8克, 生穀麥芽各20克, 大腹子10克, 火麻仁15克, 當歸12克, 白芍12克。 3劑大便即暢, 續服7劑, 患者大便日一解, 便質正常。

案2

一頑固性失眠的中年男性, 其自感前胸後背灼熱難耐, 脘腹脹滿, 大便黏膩不爽, 舌暗紅, 苔中膩, 脈細弦滑。 前醫以疏肝行氣、養心補腎、清熱安神等治療, 腹脹減輕, 但前胸後背灼熱仍難消退。

路志正辨析患者肝經鬱熱, 治療應重在肝、胃, 但還需考慮金木相克之關係, 可清肺以治肝, 健脾以化濕, 清心以安神, 少佐肉桂引火歸源。

方用青蒿15克, 銀柴胡12克, 秦艽8克, 黃芩10克, 枇杷葉12克, 茵陳12克, 旋覆花9克, 黛蛤散6克, 炒杏仁9克, 炒苡仁30克, 穀麥芽30克, 枳殼12克, 蓮子心6克, 肉桂3克。 7劑, 水煎服, 每日1劑, 分2次服, 每次150ml為宜。 禁食生冷及辛辣刺激之食物。 另以馬鞭草、青蒿、玉米須、牛膝、夜交藤、煆牡蠣水煎睡前泡足。

藥後患者仍灼熱難耐, 寐況不實。 路志正診看病人, 再三揣摩, 深思良久, 囑守方再進14劑, 以觀療效。 藥後患者諸症減輕。 續調服1月餘, 病獲痊癒而正常上班工作。

案3

一老年男性, 腦梗後常年昏迷, 因長期臥床, 多臟器功能減退, 常引發墜積性肺炎。 平素神昏不知, 痰少質黏, 血壓時有波動, 大便尚調。 舌淡體胖, 苔薄膩, 脈右弦滑有力, 左沉滑。 路志正從肺脾入手, 以養陰潤肺, 健脾化痰為治,

方用南沙參、西洋參、炒麥冬、前胡、杏仁、炒苡仁、炒神曲、膽南星, 日進一劑, 同時以西洋參、麥冬、石斛、三七、紫石英、白芍、玉米須水煎茶飲。 路志正每週診查患者, 據四診所得, 審因辨治, 原方隨之略有進退, 並依據天人合一的理論隨季節變化調整用藥。 患者服藥後長年病情穩定, 再未出現發熱、肺炎發作。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