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診療技術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 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 臨床以突然發熱、頭痛、嘔吐、皮膚黏膜出現瘀點、瘀斑, 腦膜刺激征為主要表現。 本病可在冬春季節流行, 目前以散發為多。 本病多見於兒童, 大多數患兒小於5歲, 發病高峰年齡為6~12月。 暴發型病死率高。 本病相當於中醫“春溫”、“風溫”範疇。 病機為瘟疫時邪侵入人體, 首犯肺衛, 速傳人裡, 則表裡俱熱, 衛氣同病。 疫邪化火侵入營分, 傷及心肝則見壯熱, 煩躁、神昏、抽搐;入血動血則見皮膚瘀斑, 鼻衄吐血, 陰血暗耗。

辨證論治

衛氣同病:發熱惡寒,

頭痛項強, 噁心嘔吐, 口渴煩躁, 或嗜睡, 精神不振, 或見皮膚瘀點, 舌質紅, 苔薄白或薄黃, 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方藥:清熱解毒, 疏表達邪。 銀翹散合白虎東加減。

頭痛劇烈者加龍膽草、鉤藤、菊花;嘔吐頻繁者加竹茹、半夏或用玉樞丹沖服;皮膚有出血點酌加大青葉、牡丹皮、赤芍;口渴甚加蘆根、石斛、生地黃、玄參。

氣營(血)兩燔:壯熱神昏, 頭痛劇烈, 頸項強直, 嘔吐頻繁, 呈噴射狀, 口渴唇幹, 或煩躁譫妄, 前囟凸起, 四肢抽搐, 皮膚瘀斑明顯, 大便幹結, 小便黃赤, 舌紅絳, 苔黃燥, 脈弦數。

治法方藥:清氣涼營(血), 瀉熱解毒。 清瘟敗毒飲加減。

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手足抽搐者加用紫雪丹;大便秘結者, 加大黃;斑疹密佈者加紫草。

邪毒內閉:病勢急暴,

突然高熱, 劇烈頭痛, 反復嘔吐, 神昏譫語, 抽搐頻繁, 頸項強直, 角弓反張, 面紅氣粗, 喉間痰鳴, 皮膚瘀斑紫暗, 舌紅絳, 苔黃幹, 脈弦有力。

治法方藥] 清熱解毒, 開竅息風。 羚角鉤藤湯合犀角地黃東加減。 同時配合安宮牛黃丸或紫雪丹。

痰多者加鮮竹瀝、天竹黃;牙關緊閉者加用通關散吹鼻;大便秘結者, 加大黃、芒硝。 本證病勢危急, 應配合西醫搶救。

正虛外脫:高熱驟降, 體溫上升, 大

汗淋漓, 面色青灰或蒼白, 四肢厥冷, 神志模糊, 精神委靡, 呼吸微弱, 口鼻氣涼, 紫斑成片, 皮膚花紋, 口唇爪甲青紫, 舌質紫暗, 脈微欲絕。

治法方藥:回陽救逆, 益氣固脫。 生脈散合參附湯。

若見皮膚花紋加丹參、紅花、赤芍。 並可配合針刺人中、中沖、湧泉等穴或中西醫結合搶救。

氣陰兩虛:身熱已退, 或低熱起伏, 或夜熱早涼, 神疲氣弱, 肌肉酸痛, 甚則肢體筋脈拘急, 心煩易怒, 口乾舌燥, 納少, 易出汗, 舌紅少津, 或剝脫無苔, 脈細數。

治法方藥:滋陰益氣, 兼清餘熱。 生脈散合大補陰丸或青蒿鱉甲湯。

低熱不退者加地骨皮、白薇;汗出較多者加龍骨、牡蠣、浮小麥;心煩不寐者加黃連、黃芩、雞子黃、蓮子心;手足蠕動、拘急不利者加絲瓜絡、木瓜、桑枝、忍冬藤。

適宜技術

針刺療法

毫針刺, 用瀉法。 加減取穴如下:

1、邪犯肺衛型:取穴大椎、曲池、合谷、外關。 嘔吐配中脘;便溏配足三裡。

2、熱灼陽明型:取穴大椎、曲池、身柱、內庭。 煩躁不安配神門。

3、熱入營血型:取穴勞宮、間使、行間、曲池、委中。 四肢抽搐配陽陵泉。

4、疫毒內陷型:取穴人中、勞營、湧泉、關元。

口噤不開配頰車。

5、正虛邪戀型:取穴陶道、豐隆、太溪、足三裡。 語言蹇澀配廉泉、通裡, 手足抽搐配手三裡, 陽陵泉, 上肢癱瘓配肩髃、合穀, 下肢癱瘓配環跳、陽陵泉。

耳穴療法

取穴:神門、皮質下、心、腦、耳尖。 配穴:高熱配上屏尖;四肢抽搐、角弓反張配枕;噁心嘔吐配賁門, 氣息微弱配下屏尖。 耳尖點刺放血, 其餘穴均用強刺激, 留針15~20分鐘, 每日1~2次。

灸法

取穴:神闕、會陰、湧泉、百會、關元。 灸法多用於脫證。 採用艾條懸灸。 每次20~30分鐘, 以局部皮膚微紅灼燙為度。 每日兩次。

皮膚針療法

取頸部和背部督脈與膀胱經, 重度叩刺, 以微出血為度。 叩制之後再拔以閃火罐。 每日1~2次。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