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性寒、味鹹, 歸肝、胃經;有清熱解毒、補骨添髓、養筋接骨、活血祛痰、利濕退黃、利肢節、滋肝陰、充胃液之功效;對於淤血、黃疸、腰腿酸痛和風濕性關節炎等有一定的食療效果。
螃蟹的營養價值:
螃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 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 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
螃蟹食物相克:
螃蟹不可與紅薯、南瓜、蜂蜜、柳丁、梨、石榴、番茄、香瓜、花生、蝸牛、芹菜、柿子、兔肉、荊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飲用冷飲會導致腹瀉。
螃蟹做法指導:
1.在煮食螃蟹時, 宜加入一些紫蘇葉、鮮生薑,
2.蒸蟹時應將蟹捆住, 防止蒸後掉腿和流黃。 生螃蟹去殼時, 先用開水燙3分鐘, 這樣蟹肉很容易取下, 且不浪費。
3.買回螃蟹後不用水沖洗, 放入乾淨的缸、壇裡, 用糙米加入兩個打碎殼的雞蛋, 再撒上兩把黑芝麻將蟹蓋淹沒, 然後用棉布蒙住缸口, 使空氣能流通, 但又不能使蟹見陽光, 這樣養3天左右取出, 由於蟹吸收了米、蛋中的營養, 蟹肚即壯實豐滿, 重量明顯增加, 吃起來肥鮮香美。
4.蟹易動風, 故不易冷食;另外死蟹不要食用。
吃蟹技巧
不會吃蟹的人, 是連殼帶肉, 一啖咬下去, 然後嚼幾下, 連殼帶肉吐出來, 這樣真正食入肚內的蟹很有限。 有些人食蟹,
正確的吃法是:先把螃蟹身上圓形的蓋子揭開, 如果是母的, 你會在肚子的地方看到黃澄澄的蟹黃。 這是螃蟹身上最好吃的東西。 你也會在兩邊靠近大腿的地方看到一些白的像刷子毛一樣的東西, 那是不能吃的。 吃完蟹黃, 就可以吃蟹肉了。 蟹肉是白色像魚肉一樣的東西。 最好把螃蟹掰成兩半, 這樣可以把白花花的蟹肉暴露出來。
一般人最後吃螃蟹腿, 因為吃螃蟹腿很費時間, 而且腿裡肉不多。 但是人們還是儘量把腿吃完, 有人覺得腿裡的肉好吃, 有的人則不想浪費。 你得想辦法把螃蟹腿裡的肉弄出來,
買蟹學問
怎麼挑螃蟹?粗線條的說, 蟹一定得新鮮, 所以一定得揀活的。 大小都可以, 但是一定要重。 因為母的蟹黃多, 所以母的更好。
據懂行的人介紹, 精細選蟹要“五看”:
1、看蟹殼。 凡殼背呈黑綠色, 帶有亮光, 都為肉厚壯實;殼背呈黃色的, 肉多較瘦弱。
2、看肚臍。 肚臍凸出來的, 一艘都膏肥脂滿;凹進去的, 大多膘體不足。
3、看螯足。 凡螯足上絨毛叢生, 都螯足老健;而螯足無絨毛, 則體軟無。
4、看活力。 將螃蟹翻轉身來, 腹部朝天, 能迅速用螫足彈轉翻回的, 活力強, 可保存;不能翻回的, 活力差, 存放的時間不能長。
5、看雄雌。 農曆八、九月裡挑雌蟹, 九月過後選雄蟹,
快速鑒別螃蟹好壞之四大秘笈
1、是否墜手:放在手中沉不沉。
2、用手按爪以檢查蟹的肉質幹不乾淨。
3、蟹膏是否夠多, 則以蟹的尾端飽滿或鼓起為上品。
4、如果蟹膏鮮豔, 蟹臍兩旁會透出紅色(行內俗稱“紅印”), 則屬好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