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中提到“熱入血室”這一特定概念, 後世醫家把小柴胡湯作為治療熱入血室的專用方。
《傷寒論》論小柴胡湯治熱入血室
《傷寒論》第144條:“婦人中風, 七八日續得寒熱, 發作有時, 經水適斷者, 此為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 故使如瘧狀, 發作有時, 小柴胡湯主之。 ”
提到熱入血室的還有第143條:“婦人中風, 發熱惡寒, 經水適來, 得之七八日, 熱除而脈遲身涼。 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 譫語者, 此為熱入血室, 當刺期門, 隨其實而取之。 ”第145條:“婦人傷寒, 發熱, 經水適來, 晝日明瞭, 暮則譫語, 如見鬼狀, 此為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 及上二焦,
所謂“熱入血室”, 是指婦女經期外感, 表現為寒熱往來, 甚則神志變化等一系列症狀的一種特定病證。 後世醫家多用小柴胡東加減方治療, 通常加用活血調經之品。
後世視小柴胡湯為熱入血室專方
許叔微在《普濟本事方》中治療熱入血室用小柴胡加地黃湯。 附案如:“辛亥中, 寓居毗陵, 學官王仲禮, 其妹病傷寒發熱, 遇夜則如有鬼物所憑, 六七日忽昏塞, 涎響如引鋸, 牙關緊急, 瞑目不知人, 疾勢極危, 召予視。 予曰:得病之初, 曾值月經來否?其家雲:月經方來, 病作而經遂止。 得一二日, 發寒熱, 晝雖靜, 夜則有鬼祟。 從昨日來, 涎生不省人事。 予曰:此熱入血室證也……醫者不曉, 以剛劑與之, 遂致胸膈不利, 涎潮上脘, 喘急息高, 昏冒不知人。
王好古在《湯液本草》中指出:“婦人經水適來適斷, 傷寒雜病, 易老俱用小柴胡湯主之, 加以四物之類, 並秦艽、牡丹皮輩, 同為調經之劑。 ”
當然, 病證表現為寒熱往來, 治療也應以小柴胡湯為主, 所加活血調經藥僅為佐使之品, 而處方絕不可以以血藥為主。
劉河間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從另一角度強調:“如經水適來適斷, 往來寒熱者, 先服小柴胡, 以去其寒熱, 後以四物湯調治之。 如寒熱不退, 勿服四物……”
瘀血所致寒熱往來、神志異常不在此例
清代醫家錢潢在《傷寒溯源集》中論及《傷寒論》第143條、第144條時指出:“前後婦人中風兩條,
此論對後世醫家影響較大, 臨證可從。
日本學者湯本求真在《皇漢醫學》中加按語謂:“小柴胡東加牛膝、桃仁、牡丹皮之類, 不如小柴胡湯合用桂枝茯苓丸之正當。 ”
實際上, “小柴胡東加牛膝、桃仁、牡丹皮之類”與“小柴胡湯合用桂枝茯苓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