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通裡攻下法的主要功效(下)

止 利

這裡的下利乃指熱結旁流而言。 實因邪入陽明, 腑熱熏灼, 燥屎已成, 熱迫津液從旁而下, 故結者自結, 下者自下。 主要表現為自利清水, 顏色青黑, 臭穢異常, 不夾渣滓, 脘腹疼痛拒按, 唇焦口燥, 心煩譫語, 小溲短黃, 涓滴而下, 舌絳苔焦黑, 脈象沉實等。 誠如《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並治》所雲:“下利譫語者, 有燥屎也。 ”說明燥屎結聚乃下利之因, 故當此旁流溏垢, 內實猶在之際, 務必疏滌胃腸, 下其燥熱裡實, 俾邪實得去, 則其利自止, 正是《內經》“通因通用”之治。

寧 血

《臨證指南醫案·吐血》說:“酒熱戕胃之類, 皆能助火動血。

”所以, 恣啖酒醴辛熱患者, 複受溫熱之邪, 傳化入裡, 胃腸燥實, 火熱肆逆, 灼傷脈絡, 致血不循經, 內溢外浮, 每見吐唾不止, 血色鮮赤量多, 或紫黯成塊, 抑或齒鼻俱衄, 血出如注, 其色鮮紅, 身熱口渴, 煩擾不寧, 大便秘結, 小溲赤熱, 舌紅苔黃燥, 脈滑數等。 對此血溢上竅, 妄行不已的病理變化, 務遵《血證論·吐血》所言之“止血獨取陽明”, “陽明之氣, 下行為順, 今乃吐逆, 失其下行之令, 急調其胃, 使氣順吐止, 則血不致奔脫矣”。 予通裡瀉下, 清泄胃腸, 重在逆折清降, 裡實消解, 邪火得清, 則脈絡自寧, 血不妄行。

退 黃

黃疸, 是以身目黃染、小便色黃為主要見症。 驗之臨床, 陽明燥結, 腑熱內灼, 騰達於外, 往往釀成裡熱燥實病變。 然亦有外感濕熱之邪,

內傳陽明, 乘勢與胃腸邪滯相合, 搏結不解, 薰蒸於內, 影響肝膽的疏泄功能, 致膽汁外溢, 不循常道, 浸淫肌膚, 複因濕熱蘊結於裡, 既不能透達於外, 又不能走泄於下, 是以發生身目俱黃, 色澤鮮明, 小溲短少黃渾, 發熱口渴, 汗出齊頸而還, 心煩嘔惡, 脘腹脹滿, 大便秘結, 舌紅苔黃膩, 脈弦滑數等。 《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所說的“傷寒六七日, 身黃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 腹微滿”, “但頭汗出, 身無汗, 劑頸而還……渴引水漿”, “心中懊憹”即是指此。 法宜治從陽明, 通利腑結, 促使濕熱邪滯下泄, 於是肝膽不受其熏灼, 膽汁複循常道, 身黃遂撤。

蕩 飲

《聖濟總錄·痰飲統論》曰:“三焦氣塞, 脈道壅閉, 則水飲停積, 不得宣行, 聚成痰飲。 ”蓋三焦為人體水液運行的通道,

水液的升降出入、環流輸布, 必賴三焦的通達疏暢, 是故三焦不治, 水道乏利, 致津液的輸運、排泄障礙, 於是津滯液停, 留積不去, 變生水飲, 勢在必見。 其若飲留胃腸, 正陽漸複, 正邪相搏, 水飲有下趨外達之勢, 每見脘腹痞堅脹滿或疼痛, 胃中有振水聲, 或腸間水聲轆轆, 下利稀薄, 便後仍覺脘腹脹滿, 小便短少不暢, 舌苔黃膩, 脈象沉伏等。 誠如《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所說:“病者脈伏, 其人欲自利, 利反快, 雖利, 心下續堅滿, 此為留飲欲去故也。 ”

如果水飲留滯腸間, 久積不去, 鬱而化熱, 聚結成實, 氣機受阻, 氣不化津, 無津上承, 亦可發生腹中脹滿, 轆轆有聲, 口乾舌燥, 不欲飲水, 小便短少不利, 大便閉結, 無矢氣下行, 舌苔黃膩, 脈沉滑等象。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篇指出的“腹滿, 口舌乾燥, 此腸間有水氣”即屬本證。

至於水飲內結, 貯留懸積於胸脅, 飲停氣阻, 氣機升降痹窒, 則主要表現為胸脅脹滿疼痛, 甚則偏側胸廓隆起, 呼吸、咳唾、轉側時疼痛增劇, 氣短息促, 不能平臥, 舌苔厚膩, 脈象沉弦等, 是屬懸飲病證。 如《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所雲:“飲後水流在脅下, 咳唾引痛, 謂之懸飲”, “脈沉而弦者, 懸飲內痛”也。

上述諸候, 乃飲邪內結, 久結成實, 故非蠲飲破癖之劑不能獲效。 治當審時度勢, 因勢利導, 力主本法疏利胃腸, 蕩飲下行, 直搗頑邪老巢, 而絕水飲之患。

逐 水

三焦受阻, 氣化失司, 決瀆不利, 津液輸布、排泄受阻, 濁水壅積, 貯留不去, 外溢肌膚, 內注腹腔,

每每發為水腫或腹水諸變。 由於水勢太盛, 病情篤重, 臨床上突出地表現為全身高度水腫, 鮮澤光亮, 按之凹陷不起, 腹大堅滿, 脘腹撐脹, 煩渴欲飲, 喘促氣急, 小溲短赤量少, 大便艱結不下, 舌苔黃濁厚膩, 脈象沉實等。 顯然, 本證乃非一般濕熱邪水交阻, 治守“潔淨府”立法, 主以滲濕利尿者可比。 這種“水氣通身洪腫, 喘呼氣急, 煩躁多渴, 大小便不利, 服熱藥不得”(《嚴氏濟生方》)之險候, 務當亟遵《素問·湯液醪醴論》“去菀陳莝”之旨, 抓緊時機, 瀉泄蕩下, 逐水自二便而去, 猶如神禹疏江鑿河, 前後分消, 藉以暢利三焦, “直奪水勢”。 誠如《儒門事親》所說:“病水之水其勢如長川泛溢, 欲以杯勺取之, 難矣。 必以神禹決水之法, 斯愈矣”。 驗之臨床, 此若用之得當, 消腫除脹,速捷速效。

消腫除脹,速捷速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