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脹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症狀。 引起這種症狀的原因有很多。 如果患有腹脹的話, 將會非常的難受。 那麼, 這種症狀應該怎麼進行治療呢?治療腹脹的偏方有哪些?這些偏方的治療效果如何呢?趕緊來看看!
萊菔子粥
原料:萊菔子20克, 粳米100克。
做法:先將萊菔子(俗稱蘿蔔籽)揀雜, 洗淨, 放入紗布袋中, 紮以袋口, 與淘洗乾淨的粳米同放入沙鍋, 加水適量, 大火煮沸, 改用小火煨煮30分鐘, 取出萊菔子藥袋, 濾盡藥汁, 繼續用小火煨煮成粘稠粥。 早晚2次分服。 健脾消食, 順氣寬脹。
青皮橘皮粉
原料:青柑皮50克, 鮮橘皮100克。
做法:每年5-6月份收采自落青柑幼果,
蔥油橘皮蘿蔔絲
原料:青蔥(連蔥白)5根, 新鮮橘皮50克, 白蘿蔔500克, 香菇50克。
做法:先將新鮮橘皮、香菇分別揀雜, 橘皮洗淨後切成絲;香菇用沸水沖泡, 浸漬片刻, 洗淨, 切成絲條狀, 備用。 將白蘿蔔洗淨, 刨去薄層外皮, 剖片, 切成絲, 放入大碗中, 加精鹽適量, 抓揉浸漬片刻, 擠去浸漬水, 勻放在盤碗內, 備用。 青蔥洗淨, 切成蔥花, 撒布在蘿蔔絲上, 待用。 炒鍋置火上,
治療腹部脹滿的中醫處理方式
寒濕內聚
腹部脹滿、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大便泄瀉, 或脘腹疼痛、口渴不欲飲、肢體倦怠。 可用胃苓湯與厚朴溫中湯來溫化寒濕。
脾胃虛寒
排氣不臭, 腹中滿脹, 喜暖喜按, 或進熱食熱飲較舒服, 食欲減退、神疲乏力。 可用理中東加減來溫補脾胃。
濕熱蘊結
腹脹噁心、心中煩悶、口渴不欲多飲、時時汗出、大便溏泄味臭、排氣亦臭、肛門灼熱、小便短赤。 可用王氏連樸飲加減來化濕清熱。
宿食停滯
腹滿脹痛、噯腐吞酸、見食物覺噁心、大便泄瀉味臭並含有不消化食物、排氣有腐臭味。 可用保和丸加減來消食導滯。
實熱內結
腹滿或硬痛、大便秘結、口乾舌燥。 可用承氣東加減來瀉下熱結。
結語:通過對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的閱讀, 相信每一位讀者朋友們都有一定的瞭解以及相關的認識。 如果你在看這篇文章之前對腹脹束手無策的時候, 這篇文章將是你的救星, 一定要學會以上推薦的偏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