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健脾消食, 理氣化濕, 解表。 治傷食胸痞, 腹煮吐瀉, 痢疾, 感冒頭痛, 小兒傷饑失飽。
①《藥性考》:搜風解表, 調胃行痰, 止嗽、瘧、痢、吐瀉;能安溫疫嵐瘴, 散疹消斑。 感冒頭痛, 食滯心煩, 姜煎溫服, 或二、三錢。
②《蔡氏藥帖》:治風寒暑濕, 頭眩發熱, 表汗;能消積開胸, 理膈調胃健牌及四時未定之氣;兼能止瀉消腫及飲食不進等症。 又能止霍亂吐瀉, 咳嗽, 赤白痢疾, 小兒傷饑失飽一切症。 不服水土, 瘴氣肚痛皆效。
③《飲片新參》:消食滯, 止瀉, 健脾胃。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2~3錢;或研末入丸、散。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