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說過無痛性心肌梗死嗎?大家瞭解無痛性心肌梗死嗎?老年人無明確原因地突然出現上述臨床表現, 要想到無痛性心梗的可能。 應立即做心電圖並連續監測其動態衍變, 定期記錄心電圖以便對照。 給大家講解一下無痛性心肌梗死臨床表現包括:
胃腸症狀
EASIANI等報導33%的PMI首先表現為腹痛。 呼吸困難伴腹脹, 呃逆、腹部收縮感或壓榨感也是PMI的一類特徵性表現[1]。 其中以腹痛、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為主, 本組病例出現胃腸症狀者有19例患者。 原因為:迷走神經傳入纖維感受器幾乎都位於心臟後下壁表面,當心肌缺氧時刺激迷走神經,這是心臟後下壁AMI產生腹痛的原因,臨床上常表現為突發性腹痛伴噁心、嘔吐,易誤診為急腹症。
心力衰竭
有資料表明, PMI最多見的症狀是氣短, 為31.8%。 主要表現是胸悶、憋氣、陣發性呼吸困難, 其中以胸悶多見。 本組病例出現心力衰竭者有20例。 發生心肌梗死後,心肌功能收縮力下降,有的患者合併室性心律失常,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 甚至心力衰竭, 導致肺循環、體循環淤血, 表現出心衰的臨床症狀。
腦部症狀
PMI併發神經系統表現主要為腦供血不足和腦梗塞, 神經系統症狀與心肌梗死症狀同時發生或短時內前後出現稱為“心腦卒中”, 本組病例併發腦部症狀者有6例。 部分AMI病人的心前區疼痛不明顯,主要表現神經系統症狀,原因是AMI時,心排血量下降致心源性腦供血不足,出現一過性頭暈、頭痛及偏癱等,極似腦血管病,或者使疼痛主訴缺如,
異位痛
有的PMI可表現為牙痛、頸痛、右側胸痛等不典型症狀, 罕見的疼痛部位為頭部或大腿內側。 且多為既往有高血壓、糖尿病的高齡患者, 本組病例有異位痛者有6例。 心肌缺氧時,酸性代謝產物刺激心臟交感神經傳入纖維,經頸脊髓交感神經傳至丘腦植物神經中樞及大腦,產生痛覺,痛覺可向頸髓分佈的任何部位放射,除引起胸骨後疼痛不適外,尚可放射至咽部、下頜等,引起牙痛、咽痛。 有牙痛病人臨床都不以心絞痛的形式出現,而最終演變為急性心肌梗死。
完全無症狀
此類患者自始至終無任何症狀, 僅有心電圖的改變或可疑, 甚至可無心肌酶學改變, 但通過核素掃描或心電向量證實, 多見於灶性或陳舊性心肌梗死在原有梗死對應部位發生新的AMI時, 且多合併心衰、嚴重心律失常、腦卒中等較重的併發症時, 易被掩蓋造成無痛現象, 本組病例完全無症狀者有5例。 此外, 慢性肺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當它合併AMI時,常缺乏冠心病病史,無典型的前驅症狀;且由於患者長期大量的吸煙,而吸煙者無痛性AMI顯著多於不吸煙者。 又由於長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影響腦細胞功能, 使肺心病患者合併AMI時, 心絞痛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