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肌梗死的定義及危害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壞死, 為在冠狀動脈病變的基礎上, 冠狀動脈的血流急劇減少或中斷, 使相應的心肌出現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 最終導致心肌的缺血性壞死。 發生急性心肌 梗死的病人, 在臨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後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以及心電圖反映心肌急性損傷、缺血和壞死的一系列特徵性演變, 並可 出現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屬冠心病的嚴重類型。

發生心肌梗死的病人, 可有劇烈的胸痛、急性心衰、休克、意識障礙、嚴重心律失常等症狀。 目前,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患病率也日趨升高, 成為老年人常見的 心臟病, 老年人前期症狀多不典型, 易誤診為其他系統疾病, 且有不少為無痛者。 無痛者的比例常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大於80歲高齡患者, 無痛性心肌梗死發病率高達60.69% 。

心肌梗死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疾病, 即使在醫學高度發達的美國, 每年110萬名新發生的心肌梗死者之中, 至少有一半人在還未送到醫院或發病後1小時內就已經死亡。 而在存活下來的患者中近2/3不能完全康復, 其中又有近一半的病人會在6年內發生心力衰竭。 發生心力衰竭後, 年死亡率可達20%, 5年存活率還不到50%, 這比腫瘤症的死亡率還要高出很多。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