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是什麼原因造成胃癌的

(一)病因1 。 幽門螺桿菌感染 1994 年WHO 屬下的國際癌腫研究機構將H 。 pylori 列為引起胃癌的第1 類(肯定)致癌原, 主要依據是:① 前瞻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H 。 pylori 感染可增加胃癌發病危險性2 。 8 ~6 倍。 ② H 。 p 刃ori 感染是慢性活動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Correa 提出的胃癌發病多階段模式(自淺表性胃炎依次演變為萎縮性胃炎、腸化/異型增生、胃癌)已被普遍接受, 因此有理由假設H 。 pylori 感染與胃癌發病密切相關。 ③ 1 998 年日本學者在僅用H 。 pylori 感染的蒙古沙鼠中誘發出胃癌, 為H 。 pylori 是致癌原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據。 目前認為, H 。 pylori 感染是人類非責門部胃癌發病的重要因素, 但僅有其感染還不足以引起胃癌,

還必須有其他因素的參與;一些毒力較強的H 。 pylori 菌株感染可能與胃癌發病的關係更密切。

2 。 環境因素 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 從胃癌高發區國家向低發區國家的移民, 第一代仍保持胃癌高發病率, 但第二代顯著下降, 而第三代發生胃癌的危險性已接近當地居民。 由此提示環境因素與胃癌發病相關。 一些環境因素, 如水土中含過多硝酸鹽、微量元素比例失調等, 可直接或間接通過飲食途徑與胃癌相關;飲食習慣的改變可影響胃癌發生危險性。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處於低社會經濟水準, 吸煙、飲酒過度, 缺乏新鮮菜、水果, 經常食用黴變、醃制、熏烤等食物, 過多攝人食鹽, 均可增加胃癌發生的危險性。

其機制可能與引起胃粘膜損傷, 食物中含有硝酸鹽、亞硝酸鹽、苯臍花等前致癌物或致癌物, 食物中缺乏具有保護作用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 、維生素E 和微量元素硒)等因素有關。

3 。 遺傳因素 在胃癌發病中遺傳因素的作用不如在結直腸癌中重要, 胃癌家族性聚集少有報導, 但胃癌的家族史仍可能是一個危險因素, 雖然這也有可能反映了家庭成員共有的環境因素。 約1 %~3 %的胃癌屬遺傳性胃癌易感綜合征, 其中Dcadherin 基因突變所致的遺傳性彌漫性胃癌(hereditary diffuse gastric cancer)是較為清楚的一種。 在青少年發生的胃癌中, 遺傳因素的作用可能更大些。 個體的白細胞介素-1p(IL-1p)基因多態性影響H .pylori 感染後胃粘膜炎症、萎縮和胃酸分泌。 攜帶某些IL – 1p基因型的個體H 。

pylori 感染後胃粘膜炎症程度重、萎縮明顯、低胃酸, 從而增加了胃癌發生的危險性。

(二)胃癌的癌前變化胃癌很少直接從正常胃粘膜上皮發生, 而大多發生於原有病理變化的基礎上, 即癌前變化( precancerous change)。 1978 年WHO 專家會議將胃癌的癌前變化分為癌前病變(precancerous lesion )和癌前狀態(precancerous condition )兩類。 癌前病變指一類易發生癌變的胃粘膜病理組織學變化, 即異型增生(dysplasia) ;癌前狀態指一些發生胃癌危險性明顯增加的臨床情況, 包括:① 萎縮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腸化和惡性貧血):由於胃內微環境改變導致內源性亞硝基化合物形成所致。 隨訪研究表明, 中、重度萎縮性胃炎的胃癌年發生危險性(annual risk)為0.5 %~1 %。 ② 慢性胃潰瘍:潰瘍邊緣粘膜反復損傷、修復, 增加了細胞惡變的危險性, 惡變率為1 %~3 %。

③ 殘胃:指胃良險疾病手術後, 癌變一般在術後15~20 年以上才發生, 與胃酸減少、膽汁反流等因素有關, 殘胃癌變率Binrothn 式術後較工式術後高。 ④ 胃息肉:增生性(或炎症性)息肉惡變率很低, 僅1 %左右;腺瘤性息肉惡變率40 %~70 % , 直徑》2cm 息肉惡變率更高。 ⑤ 胃粘膜巨大皺璧症(Menetrier 病)服道的惡變率為10 %~13 %。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