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理氣降逆;寬胸化痰。 主胸腹滿悶;脅肋脹痛;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3-6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去氣, 除心頭痰水。
2.《飲膳正要》:下氣, 開胸膈。
3.《本草通玄》:理上焦之氣, 止嘔逆, 進食, 健脾。
4.《本經逢原》:治咳嗽氣壅。
5.《醫林纂要》:治胃脘痛, 寬中順氣, 開鬱。
6.《本草再新》:平肝舒鬱, 理肺氣, 通經利水, 治腰腳氣。
7.《本草求原》:除久哮。
8.《本草通玄》:香圓性中和, 單用多用亦損正氣, 與參、術同行則無弊也。
9.《本經逢原》:柑櫞乃佛手、香櫞兩種, 性味相類, 故《綱目》混論不分。 蓋柑者佛手也, 櫞者香櫞也, 兼破痰水, 近世治咳嗽氣壅, 亦取陳者。
10.《本草便讀》:香圓皮, 下氣消痰, 寬中快膈。 雖無橘皮之溫, 而究屬香燥之品, 陰虛血燥之人仍當禁用耳。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