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有很多, 不同的配方有不同的效果。 這裡小編介紹給大家的是海艾湯中藥方劑, 海艾湯的處方很複雜, 但是治療血虛的效果非常好。 希望有相應症狀的朋友能多服用海艾湯。 有需要的朋友來看海艾湯的用法和用量等問題!
處方
海艾、菊花、薄荷、防風、槁木、藿香、甘松、蔓荊子、荊芥穗各6克。
功能主治
治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 風熱乘虛攻注, 致成油風, 毛髮根空, 脫落成片, 皮膚光亮, 癢如蟲行者。
用法用量
用水1.25~1.5升, 將藥煎數滾, 連滓共入敞口缽內, 先將熱氣熏面, 候湯溫蘸洗之, 留藥照前再洗。
摘錄
《外科正宗》卷四。
血虛
指血液虧虛, 臟腑、經絡、形體失養, 以面色淡白或萎黃, 唇舌爪甲色淡, 頭暈眼花, 心悸多夢, 手足發麻, 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 脈細等為常見證候。
病因病機
本證多因飲食不調, 勞倦過度, 情志不遂, 失血過多, 久病不愈或素體虛弱所致。
臨床表現
面色淡白或萎黃, 唇舌爪甲色淡, 頭暈眼花, 心悸多夢, 手足發麻, 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後期或經閉, 脈細等證候。
辨證施治
1.心悸病中見血虛證
證候:心悸, 頭暈, 失眠多夢, 面白無華, 倦怠乏力, 舌質淡紅, 脈細弱。 治則: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主方:歸脾湯。 方藥:白術、當歸、白茯苓、黃芪炒、遠志、龍眼肉、酸棗仁炒、黨參、木香、甘草炙、生薑、大棗。
2.虛勞病中見血虛證
臨床表現每以心、肝血虛症狀為主。
心血虛
證候: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面色不華, 舌淡、脈細或結代。 治則:養血安神。 主方:養心湯。 方藥:當歸、生地黃、熟地黃、黨參、麥門冬、五味子、炙甘草、柏子仁、茯神、燈芯草、蓮子。
肝血虛
證候:頭暈、目眩、耳鳴、脅痛、驚惕不安、月經不調、經閉, 甚則肌膚甲錯、面色蒼白、舌質淡、脈弦細。 治則:補血養肝。 主方:四物東加味。 方藥:當歸、熟地黃、白芍、川芎。
3.眩暈病中見血虛證
證候:頭暈目眩, 動則加劇, 遇勞則發, 面白無華, 唇甲蒼白, 常兼見神疲乏力, 少氣懶言, 心悸失眠等。 治則: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主方:歸脾湯。 方藥:白術、當歸、白茯苓、黃芪炒、遠志、龍眼肉、酸棗仁炒、黨參、木香、甘草炙、生薑、大棗。
4.頭痛病中見血虛證
證候:頭痛頭暈, 隱隱作痛, 遇勞加重,
5.便秘病中出現血虛證
證候:大便幹結, 排出困難, 乏力, 面色無華, 頭暈目眩, 心悸, 口唇色淡, 脈細。 治則:養血潤腸通便。 主方:潤腸丸。 方藥:當歸、生地黃、桃仁、火麻仁、枳殼。
6.出血性疾病中見血虛證
證候:鼻衄, 或兼齒衄、肌衄, 神疲乏力, 面色蒼白, 頭暈眼花, 耳鳴, 心悸, 脈細無力等。 治則:補氣攝血。 主方:人參歸脾湯。 方藥:黃芪炒、白術、當歸、白茯苓、遠志、龍眼肉、酸棗仁炒、曬人參、木香、甘草炙、生薑、大棗。
7.發熱病中見血虛證
證候:發熱, 夜重晝輕, 心悸乏力, 面色不華, 舌淡脈細數。 治則:清熱養血。 主方:當歸補血湯。 方藥:當歸、黃芪。
結語:海艾湯中藥方劑的相關知識, 這裡就介紹這麼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海艾湯已經有了些認識了。 多喝海艾湯能幫助治療血虛的症狀, 對於血虛的類型以及臨床表現等問題。 上述也解釋了很多了。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家要多關注並好好調理身體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