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兒童>正文

打罵孩子的後果

一、打罵孩子的後果

二、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的原因

三、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打罵孩子的後果

1、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容易自卑

家長打罵孩子之後,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聽從了家長的“教導”,實際上,他的自尊心受到損害,產生自卑,極容易走上自暴自棄之路。

2、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容易脾氣暴躁

由於孩子模仿性很強,在家裡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別的孩子,。 這種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長大以後,孩子就會有暴力傾向。 導致本來性格倔強的孩子產生抵抗意識、對立情緒,進而變得性情暴躁,行為粗野,甚至形成攻擊型人格,對別人施暴。

3、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容易撒謊

有的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做錯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為了避免皮肉之苦,開始說謊欺騙家長,因為對孩子來說,騙過了一次,就可以減少一次皮肉之苦。 可是孩子說的謊話被家長發現,為了懲罰孩子說謊,家長的態度會更加強硬;而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錯事後更會說謊,這樣就構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4、經常被打罵的孩子變得懦弱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時間一長,孩子見到父母就會立刻產生恐懼心理,繼而不敢接近。 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麼,也不管父母的話是對是錯,他都只得乖乖服從。 在這種不良的絕對服從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5、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感到孤獨

經常挨打的孩子,會感到孤獨無援。 尤其是父母當眾打孩子,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 他們往往會懷疑自己的能力,會自感“低人一等”,顯得比較壓抑、沉默。 這種孩子往往不願意與家長和老師交流,不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顯得孤僻、難以接近。

6、經常被打罵的孩子變得個性壓抑

父母打孩子絕對不是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只會是對孩子的一種個性壓抑,尤其是給孩子造成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可以解決問題。 經常挨打的孩子會變得脾氣暴躁,心驚膽戰,產生對父母、對學校、對社會不滿的情緒。

父母打罵教育孩子的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我們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 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但在親子關係中卻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家長的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 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家長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當家長對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家長滿意,那麼家長多半會打罵上前。

3、熟悉的成長經驗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家長就直接就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這樣的打罵處罰。

因此,當他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喜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如何正確的教育孩子

1、要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 多一分瞭解,就少一分誤解。 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打罵。 此時,父母應該先冷靜下來,嘗試來傾聽孩子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當父母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3、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 父母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