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藥物很多, 但是引發氣虛血瘀之中風證的原因很多, 要瞭解其病原在哪裡才能對其下藥。 這裡小編介紹補陽還五湯中藥方劑給大家, 多喝補陽還五湯能幫助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 補陽還五湯的功效不錯的, 一種中藥方劑, 來看補陽還五湯的用法!
方劑名
補陽還五湯, 出自《醫林改錯》。
組成
黃芪生, 四兩(120g) 當歸尾二錢(6g) 赤芍一錢半(4.5g) 地龍一錢(3g)川芎一錢(3g) 桃仁一錢(3g) 紅花一錢(3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補氣, 活血, 通絡。
主治
氣虛血瘀之中風證。 半身不遂, 口眼喁斜, 語言謇澀, 口角流涎, 小便頻數,
方解
本方證為中風後, 氣虛血瘀, 血行不暢, 脈絡瘀阻所致。 由於正氣虧虛, 不能行血, 以致脈絡瘀阻, 筋脈肌肉失養, 故半身不遂, 口眼喁斜;氣虛血瘀, 舌本失養, 約束無力, 故語言謇澀, 口角流涎;氣虛不固, 膀胱失約, 故小便頻數, 遺尿不禁;苔白, 脈緩為氣虛之象。 可見, 本方是以氣虛為本, 血瘀為標, 即王清任提出的“因虛致瘀”理論。 治宜補氣為主, 活血通絡為輔。 方中重用生黃芪大補元氣為君藥, 意在使氣旺血行, 瘀去絡通, 使祛瘀而不傷正。 當歸尾長於活血養血, 化瘀不傷血, 為臣藥。 與黃芪同用為“當歸補血湯”, 能補氣生血, 既彌補經脈血瘀而致的血虛不足, 又使活血通絡而不傷正。 川芎、赤芍活血和營;桃仁、紅花活血化瘀;地龍性善走竄,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治氣虛血瘀的代表方, 以中風後半身不遂, 口眼喁斜, 苔白脈緩為辨證要點。 使用本方需長期服用, 才有效果。 愈後還應繼續服用一段時間, 以鞏固療效, 防止復發。
2.現代應用本方常用於治療腦血管意外後遺症, 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偏癱、截癱、或上肢或下肢痿軟屬氣虛血瘀者。
使用注意
臨證時方中生黃芪宜從30~60g開始, 逐漸加量至120g。 本方需久服方能顯效,
方歌
補陽還五赤芍芎, 歸尾通經佐地龍, 四兩黃芪為主藥, 瘀阻經脈用桃紅。
結語:有關補陽還五湯中藥方劑, 這裡就介紹這麼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補陽還五湯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多喝補陽還五湯能幫助我們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證的症狀, 氣虛血瘀之中風證是很嚴重的心臟疾病了。 會引發其發病的原因還有預防方法上述也解釋了。 大家要多注意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