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舒服, 可能是胃虛了。 胃虛的症狀很多, 胃痛、嘔吐、呃逆等等都有可能, 要及時治療才行。 治療胃虛, 這裡小編推薦平胃散中藥方劑給大家, 平胃散的功效很好的。 有需要的或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來瞭解下平胃散的用法。
方劑名
平胃散, 出自《簡要濟眾方》。
組成
蒼術去黑皮, 搗為粗末, 炒黃色, 四兩(120g) 厚朴去粗皮, 塗生薑汁, 炙令香熟, 三兩(90g) 陳橘皮洗令淨, 焙乾, 二兩(各60g) 甘草炙黃, 一兩(30g)
用法
上為散, 每服二錢(6g), 以水一中盞, 加薑二片, 大棗麗枚, 同煎至六分, 去渣, 食前溫服。 現代用法:共為細末, 每服6g, 生薑、大棗煎湯送服,
功效
燥濕運脾, 行氣和胃。
主治
濕困脾胃證。 脘腹脹滿, 不思飲食, 噁心嘔吐, 曖氣吞酸, 肢體沉重, 倦怠嗜臥, 大便溏薄, 舌苔白膩而厚, 脈緩。
方解
本方證為濕困脾胃, 氣機阻滯, 胃失和降所致。 濕阻滯氣機, 故脘腹脹滿;脾被濕困, 健運失職, 故不思飲食;胃失和降, 則噁心嘔吐, 噯氣吞酸;脾陽被困, 濕性重濁, 故肢體沉重, 倦怠嗜臥;脾不運濕, 水走腸間, 放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而厚, 脈緩均為濕困之象。 治宜燥濕健脾, 行氣和胃。 方中以蒼術為君藥, 苦溫燥烈, 最善燥濕運脾, 使濕祛脾運胃和, 以複升降;厚樸為臣, 行氣化濕, 消脹除滿, 君臣配伍, 燥濕以健脾, 行氣以化濕;佐以陳皮, 理氣和胃, 行氣化濕,
臨床運用
1.用方要點本方為燥濕健脾的常用方, 以脘腹脹滿, 不思飲食, 舌苔白厚而膩為辨證要點。
2.現代運用本方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屬濕滯脾胃者。
方歌
平胃散陳草蒼朴, 姜棗煎湯來送服, 燥濕運脾除脹滿, 行氣和胃此方宜。
胃虛
胃虛由胃氣、胃陽或胃陰虛損不足, 致使胃生理功能減弱而表現出的證。 常見於胃痛、呃逆、噎嗝、消渴、嘔吐, 以及西醫的急慢性胃炎、小兒厭食證、消化功能紊亂、潰瘍病等。
家庭治療措施
胃病治療除了一些常規的藥物治療食療之外, 我們還可以採用中醫養身保健的方法足療進行治療。 足療原本就是平常老百姓用來進行保健的方法, 現在運用到胃病的治療當中其效果也非常的好, 能治病防病、強身健體。 人體的足部是五臟六腑的投影區域, 在腳部上有六十多個穴位都和人體的內臟器官有著相應的聯繫, 所以進行足療其實不僅能治療胃病, 還可以保健防病。
目前常用的是穩邁舒運動按摩輪, 由按摩輪帶動的下肢整體協調運動, 涉及大腿、小腿、膝關節、踝關節、腳底及腳趾等多個部位肌肉、骨骼, 並重點針對足底和足側產生按摩效果, 結合穴位使用可有效治療胃病, 使用時可以針對按摩下面的幾個穴位。
結語:有關平胃散中藥方劑, 這裡就介紹這麼多。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平胃散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了。 平胃散能治療胃虛的症狀, 此症狀的家庭治療措施, 上述也詳細介紹了很多。 希望大家多多關注一下, 需要的時候可以實施這些方法!